乔迁之喜(1 / 2)

等一行人收拾妥当,白喜玫拖家带口地回到了鲁镇上。本来她想直接坐火车去B城,可是转念一想。一则为房租还未满期限,她不好毁约。二则是黄正柳才刚转学到县里的小学不久,自己这样火急火燎的拖了他走,他才交上几个朋友,又去到一个新地方,对学业未免有些阻塞。因此她决计在鲁镇待到正柳这个学期毕业,等下个学期开学前就启程去B城。

再者华妈也时常劝她,为了维持永久,应当节省开支,这会儿又多了一个人,她自然要多预备好多余的米粮,省得到时候出了差错。鲁镇水路发达,来自南边的米粮都要在此途径休整,虽然南边的米一时卖不上来,但还有来自暹罗的米可卖,买此为应急之法也说的过去。去了大城市,米价就不会这么便宜,她在这里慢慢地屯上多些,不过多等一会儿,也是很值得的。

等她们真的到了鲁镇,华妈就如同刘姥姥初次进大观园一样,这里看看觉得新鲜,那里摸摸,又觉得从未见过。直到他们到了租住的屋子,一行人这才开始犯难起来。

这屋子只有两间大屋,他们母子二人住当然是很够的,但是这边又来了华妈和小狗子两个人,空间一下就张罗不开了。她走的时候也没有想过自己会多带两个人回来,这时正柳急中生智,便说道,“我和狗子哥住,妈你同华妈一起住,这样就好了。”

白喜梅玫时眼前一亮,一股温热而酸楚的心情涌上她的心头,“以后有了大房子,我们一个人住一间,就不必再挤在一起了。”

华妈嗔怪道,“我看小栓子说的好,就这么办吧!”而小狗子嘴唇蠕动着,吃力的抬起头,鼓足勇气说了一句,“不要紧,我在哪里都住得了。小少爷一个人住一间好了,我睡在外面地上就行了。”

白喜玫脸顿时黑森森的,“小狗子,屋子这么大,你就同小栓子一起睡。你还小,吃的好睡的暖才有力气,力气回来了精神气也回来了。再说了,你同小栓子往日也在一张炕上睡过,怎么今日就这么生分了?你以后再这样说,婶子可就要生气了!”

小狗子忍不住热泪盈眶,站着脚却不说话。正柳上前拉他的袖子,“哥哥,你不愿意和我一起吗?我屋子里可好了!”

华妈也上前来拍他,“就听小白的话,你可不许再说了。”小狗子这才应下,几人忙着整理床铺。

屋子里原先的两张床都是拿两条宽凳,上面放上一块木板。凳子两头挨着墙,这样紧紧的扎住木板,就是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了。这床睡一个人倒还可以,睡两个人就有些勉强了。

满打满算,只好给华妈多支一张床,为此还拆了一扇房门。华妈看着满脸惆怅,“这会子这样也就罢了。等过上一些时日,定要安回去,否则冬夜那样冷,一挂门帘怎么挡的住?”小狗子挺了挺胸脯,“华妈不怕,我之前也是这样睡的,你看我身体杠杠的,一点事也没有。”华妈忍不住啐他一口,说着傲娇地扭头走了,看也不看他一眼

白喜玫又多加一床被褥,勉强安置好,让两个小孩子一起睡,这样才勉强安稳下来。为了迎接家里新成员的到来,白喜玫打算做一道华妈也嚼的动的菜饼。这道菜正是给牙齿松动,胃口不佳的老年人特别定制,不需要过分咀嚼也能消化。

但是为了照顾家里这两个半大小子,白喜玫便差使正柳带了小狗子去猪肉铺子买几个盒子回来,她自己再烙上几张薄饼,夹着盒子菜一起吃,几个大汉过来也能吃的饱。

而华妈则是和他们两个一起,去买些柴火回来,突然被委托了重任,正柳赫然有了小主人的责任感,蹦蹦跳跳地携着他们走了。

做菜饼最要紧的工作一是和面,二是菜饼里的菜,必须是时令菜,一旦过了季节,菜就不好吃了。二是要剁的碎碎的,不拘是菠菜,小白菜还是野菜,定要把菜剁成泥酱,见不到纤维才算是剁好了。

和面不能用普通面粉,必须用高筋面粉。鲁镇因为有一家面粉厂,大家都爱吃些面食打打牙祭,因此这边销路还算不错,大家对于新鲜的“高筋面粉”“中筋面粉”接受能力很强,更有手艺好的主妇发现用“高筋面粉”做面条更有嚼劲,更劲道,比集市里买来的小麦粉好多了,“高筋面粉”的美名在镇上广泛传播。

更关键一点在于机器做出来的面粉,没有沙石小颗粒,磨坊用的石磨在研磨麦粒的时候,面粉不可避免参杂了些杂质,看起来也不如机器厂卖的白亮。

白喜玫用的正是镇上唯一一家面粉厂制造的面粉,她先把面粉放在盆里,一边倒水,一边拿擀面杖,顺时针慢慢的搅和,为了补充营养,还特地放了一个鸡蛋。

等搅到面起劲了,便盖上湿布醒发上一会儿。她一边烧水一边等着猪肉铺买回来的猪肉,刚坐下没几分钟,华妈就提溜着一筐柴火回来,一边放下背上的箩筐,一边抱怨。“城里就是城里,连柴火都比乡下贵。在我们那里,随便出去捡几筐柴火,在这里也能卖几个铜板。要是我年纪不大,我也来做这一桩便宜的买卖,还能赚几个钱回去呢。”

白喜玫一听,乐不可支地说道,“华妈,好志气,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