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洛阳。
洛阳,南对伊阙,北倚邙山,东逾廛河,河山共戴,形势甲于天下。
悠悠洛河穿城而过,涤荡着自夏至唐的数千年文明。
前隋大业元年重修洛阳城,疏通河道,建成了大运河,洛阳成为大运河的中心,自此更是繁华。
天授元年,武皇称帝,定都洛阳,号为神都,于是洛阳成为大周的首都。后武皇退位,复称东都。
自安史之乱至今,东都洛阳的经济、人口等已经远远超过长安,洛阳更成为大唐最繁华的城市。
洛阳城有三市一百零九坊,还有宫城、皇城、外郭城和上阳宫、神都苑等,妥妥的大唐第一繁华地。
卢源任职东都洛阳市署令已经有段时间了,为了便于工作方便,卢府便选在了归义坊,靠近洛阳北市。
卢源的居所本身是范阳卢氏在洛阳的一处产业,现在被选作卢源的府邸,虽然不如长安的府邸豪华,但也算挺不错的院子。
武翊黄正在卢府内和卢源闲谈。
“坤舆,圣人有意下旨让你和明月在年底内完婚,不知你有何想法?”
卢源开门见山的将圣人李纯的想法说出。
武翊黄闻言,沉吟了一会,说道:“既然是圣人的旨意,我自当遵从,只是我父亲的案件尚未水落石出,我想先将父亲的案子查清楚后再完工不知是否妥当?”
卢源说道:“身为人子,先报复仇自然是应该的,不过既然是圣人的意思,我想也不好直接推辞,不过如今圣人并未明旨,我想应该不至于那么急。”
武翊黄不语,扪心自问,自然还是想早日成婚的,可如今父仇未报,自己又觉得愧对父亲多年的养育之恩。
“坤舆,咱们是一家人,你有什么需要老夫帮助的,尽管直言,之前听明月说,你想在洛阳来打听消息,不是你想打听什么消息,看老夫能否帮上忙?”
卢源从女儿处得知武翊黄来洛阳的目的是寻找刺杀武元衡的真凶,如今自己在洛阳任职,如果可以的话,自然应当提供方便。
武翊黄闻言,谢过卢源的好意,说道:“洛阳乃天下最繁华的城市,我就是想着来洛阳看看能否找到刺客的凶手?”说罢将自己之前的线索告知给卢源。
卢源听罢线索,沉吟半晌,说道:“如今我任职市署令,主要负责洛阳的市署管理,手下人每天迎来送往,均是消息灵通之辈,我帮你留意着。”
“那就多谢岳父大人了。”武翊黄向卢源深深一揖。
卢源听得武翊黄一声岳父大人,笑得十分开怀,门外偷听的卢明月则俏脸绯红,赶紧跑开。
南市,东隔长夏门街之东第三街与永泰、临圜二坊相邻,西为长夏门街之东第一街,南为建春门街。
卢源带着武翊黄来到南市署,南市署就在南市内。南市令姓周,三十余岁,洛阳本地人,见到卢源带着武翊黄来到,赶紧应了出来:“卢大人,不知大人驾临,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卢源见状,笑道:“周大人,无须多礼,卢某此来主要是有点私事想请教你。”
周市令将卢源和武翊黄迎进署内,赶紧安排小吏奉茶,说道:“卢大人有事,吩咐人来唤下官即可,何须亲自跑一趟。”
卢源指着武翊黄说道:“周市令,这位是武翊黄,我的子侄,此番前来叨扰,主要是他这边有点事情想向周大人请教。”
周市令乃南市令,消息灵通之人,闻言,自然知道武翊黄与卢源的关系,笑着向武翊黄施礼道:“武大人有事但请吩咐。”
武翊黄身为大理司直,品级远远高于周市令,如今武翊黄虽然丁忧,但官职仍在,自然当得起周市令一声武大人。
武翊黄见状,微笑还礼,称周大人不必多礼。然后,取出那枚牛毛金针,递给周市令,问道:“周大人,您是金银器行家,麻烦你您帮我看下这枚金针。”
周市令取过牛毛金针,仔细看了看后,说道:“武大人,这枚金针乃是西域萨珊王朝产物,不是我大唐本土工艺生产。如今萨珊王朝覆灭,工艺也已经失传了?”
“大人可知这种金针有何用处?”
武翊黄见周市令一语道出金针的生产地,知道周市令果然是金银器方面的大行家。
周市令没有回答武翊黄的话,而是吩咐小吏取来一物。
只见该物品乃透明琉璃制成,呈圆形,琉璃两面凸出,琉璃镶嵌着一个木柄,周市令拿着木柄,将该物递给武翊黄道:“武大人,此物换做火齐,西域人唤做放大镜,有放大物体的功效,大人不妨用此物看看金针。”
武翊黄闻言,十分惊奇,依然将放大镜放在金针之间,只见本来只有牛毛粗细的金针居然有了筷子粗细,武翊黄和卢源大奇,赶紧凑过来观看。
“咦?针上面有字?!”
武翊黄低咦一声说道,卢源一看,果然有字,但是字却不认识,不是中土文字。
周市令闻言,笑道:“武大人所言不错,这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