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成德上书(1 / 3)

明月满长安 洋芋箜饭 4607 字 2023-01-24

武翊黄很快离开鬼市,施展轻功,风驰电掣般回到武府,并未被任何人发现。

武翊黄回到武府后,将从鬼佬处获得的消息记录下来,并整理成册,仔仔细细的梳理相关线索。四海帮帮主夏振海替武元衡送信,是个不错的突破口,不过夏振海已经离开长安,不知向何处寻,四海帮总部远在汴州,一时怕也是难以寻到。

还有,金针居然是大食国工艺,看来想通过金针寻找线索也不容易。

目前,只能继续将目光集中在几大藩镇身上了,江湖人士只是棋子,而下棋的人往往在朝不在野。

今日,武元衡大殓,正式封棺。

圣人李纯下诏,对武元衡进行了一番褒扬,诏令武翊黄承袭临淮郡公爵位,并对武氏族人进行慰问。

大殓仪式结束后,太老夫人将武翊黄叫至武元衡书房。

老太夫人见武翊黄英武不凡,不由想起儿子来,太老夫人看了武翊黄良久才说道:“坤舆,今日你父亲大殓,朝廷也诏令你承袭临淮郡公的爵位,以后这个家就要由你当了。”

武翊黄看着老祖母,发现老祖母这些时日肉眼可见的苍老起来,眼角发酸,跪下恭恭敬敬的磕了一个头,说道:“祖母,这个家自然还是您当,孙儿恐担不起这个重任。”

太老夫人伸出颤巍巍的手扶起武翊黄:“坤舆,你知道你名和字的意思吗?”

武翊黄任由太老夫人拉着自己的手,回答太老夫人的话:“孙儿自然是知道的,父亲对孩儿期望颇高,可孙儿有负期待,实为不孝。”

太老夫人喃喃说道:“你父亲给你起名定字时说,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就是希望你能厚德载物,承担起男儿该承担的责任。如今,你父亲离去,遍观全族,除了你,还有谁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呢?”

武翊黄还是不敢答应,只是推辞,太老夫人见状,轻轻叹了口气,不再勉强:“好吧,这件事,等你父亲归葬河南后再说吧,这段时间,老身先替你把这个家看着。”

祖孙二人说了会话,太老夫人终究是年纪大了,不一会就疲了,武翊黄见状,赶紧亲自将太老夫人送回后院休息。

将太老夫人送回去休息之后,武翊黄仔细的思量了许久太老夫人的提议,自己是否应该接掌武一族。武氏一族乃大周皇族,武翊黄乃是大周则天皇帝三伯蜀节王武士逸之后,当年神龙政变,武氏丧失皇族身份,但基于武李二家的重重关系,武家并未立马没落。

然随着中宗朝景龙政变、殇帝朝唐隆政变、玄宗朝先天政变的牵涉,武氏一族惨遭打压。好在武元衡横空出世,重振了武氏声威,但如今武元衡身死,重振武氏的重担必须另行择人承担。当朝,武氏嫡传在朝为官的只有云麾将军,守左金吾大将军、试殿中监、上柱国武兴,户部郎中、权知谏议大夫事、兼知制诰、中书舍人武儒衡和大理司直武翊黄,接掌武氏的人选必然在三人中选择。

当夜,武翊黄连夜写就请求丁忧守制的奏疏,第二日晨由大理寺卿裴棠棣代为进呈政事堂。

很快,政事堂就批准了武翊黄的请求。

武元衡的丧事按部就班的处置着,朝廷讨伐淮西的战争也持续进行着。

承德镇、镇州成德军节度使衙门。

年约三十四五的王承宗长相甚是清瘦,根本不像是节镇一方的节度使,如今的王承宗高坐主位,脸色铁青,正在对幕僚大发雷霆:“各位,朝廷要断绝朝贡,这事怎么处理?说说看吧。”说罢将朝廷诏书扔向众人。

座中成德大将和谋士虽均是王承宗心腹,见状,但不敢随意说话,一名幕僚捡起诏书,只见诏书开头大书《绝王承宗朝贡敕》,幕僚翻开诏书,很快看来后,将之递给其他人。

很快在座的成德文武均看过诏书,成德大将王庭凑嗤笑一声,说道:“大人,朝廷此乃虚张声势罢了,自从数年前,朝廷六路大军被我成德击败后,朝廷再也不敢对我成德兴兵,如今所为的断绝朝贡,不过是做给天下人看的罢了,难道我成德真要舔着脸给那狗屁天子上贡不成?”

其余武将闻言,也纷纷附和称是。这时,王承宗的弟弟、观察支使王承元突然说道:“大哥,朝廷称武元衡被刺乃我成德所为,刺杀手段实为天下人不耻,如果天下人均认为是我成德派人刺杀了武元衡,恐无人敢与成德为友。”

“无人敢为友,自然也就无人敢为敌,我成德坐拥十万雄兵,还怕什么?”王庭凑大声说道。

这时,心腹幕僚尹少卿冷静说道:“大人,如今武元衡已死,朝廷大臣必然恐惧,不敢轻言武力讨伐藩镇,对于我等而言,实乃天大的好事。但我等还是应该上书朝廷,拒不承认是我成德派人刺杀朝臣。”

王承宗闻言,说道:“张晏等人已经被抓,且已经承认是我成德派人刺杀的武元衡,我此时上书,有何意义?”

“非也,大人,张晏等人远在长安,他们的刺杀朝臣的行为自然是他们擅自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