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东线议事(1 / 2)

就在子西苦苦思考怎么继续深化军队操练改制之事的时候,孙武在东线各处要塞之间奔走。

楠溪主寨。

“武将军,楠溪诸事准备的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迁移?”孙武大踏步进了议事厅,解下腰间佩剑递给门口侍立的士卒。

“大都督!”武作义瞧清来人,起身离开主位恭敬施礼,旁边的副将、偏将等人亦齐刷刷抱拳行礼。孙武除了大都督身份,他本人的手腕和才能更是受到全体武义军万分敬佩。武作义虽资历最老,但在这位上司面前,不敢有一丝不恭。

孙武挥挥手示意免礼,当仁不让占据议事厅主位,目光先注视面前的大沙盘。

“大都督,迁移的准备工作由文先生带人在忙,我们目下在讨论对周边几个小寨的征伐。我们人手不多,楠溪又是四个连寨,四寨顺河流呈一条南北直线,中间又有些许距离,我们现在手中的兵分驻四寨,每寨算上辅兵也不过五六百人,而这四寨所有军民加起来上万,如果不是我们的兵马单兵作战能力强,又有公子的六策调动平民的积极性,恐怕......”

“唔,本督知道,这次和之前的盘氏改制不同,盘氏改制有周擎、周恕两位将军的全力配合,而这一次我们是完全强力手段打开他们的大门,强行给他们进行改制。你们手中的兵马不多,既要防备寨中有人闹事,又要防备周边几个小寨派人前来,这难度确实比之以往要大得多。但是,我们是来旅游观光的吗?不是!我们是要把这里和周边收入囊中,成为我们的领地。现在是有难度,打退堂鼓吗?那些战死的将士们怎么办?”孙武说到这里,虎目一扫整个议事厅,诸将一个个都低下头去,默默不语。

孙武停顿一瞬,继续说道:“本督知道大家作战勇武,敢打敢拼,但是面对寨中将要成为我们子民的人有些不知所措。这很正常,你们之间素未谋面,刚刚又经历了一场大战,他们的父辈或者兄弟甚至恰好死在我们的手中,妄想让他们马上适应新的身份,服从我们的统治,这本就不现实。那么怎么办?没有好办法,迁走他们曾经的首领、寨主,尽全力帮助留下来的民众。时间久一点自然就接受我们了,你们别以为打下这里之后你们便无事一身轻,甚至有些将军还在私下打听谁留下谁回去。现在,本督在这里告诉你们,全军都将留下,谁也不许回去!”

厅中诸将微微错愕,他们来时只得到打下楠溪四连寨的军令,并没有接到驻扎楠溪的命令。这其实是子西与文种、范蠡商量好又与孙武通了气的,如果提前告诉他们需要驻军,恐大部分人都不会适应,作战之时万一心生不满定是大患。毕竟人总是习惯于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即使他们是军人,当令下如山,可他们也是普通人。这个时代交通不便,有些人甚至一辈子最远只去过隔壁村,远出百里客居他乡,对于这些刚成为军人不足两年的原盘氏族人,肯定不如最早跟随子西的将士们心态好。

“大都督,末将...末将可以问一下,我等何时可以归乡?”一名副将抿抿嘴唇,小心问道。

“唔?此间事还未完成,你就想着回去了?”

孙武反问,副将有些吃不住劲,但挣扎片刻,依旧拱手答道:“大都督莫怪,末将家中尚有老母,且无有别的兄弟,久离家中...实在心内难安。”

“嗯,你们的情况,本督都了解。”孙武当初建议子西占百越以图壮大,一则是此地统治松散,二则是此地虽被中原人鄙为蛮夷,但其实他们的情感更质朴,只要子西善待之,他们往往比见识过花花世界的中原人更能做到士为知己者死。

“本督在此向各位保证,公子是不会亏待大家的,你们的家中会有妥善安置,而且,你们驻守此地一年以后,公子会酌情换防,并不会真的让你们永远镇守此地。”

孙武此言一出,诸将才放下心来,但他紧接着又加了一句:“但是一年之期,不是从你们离家之日起算,而是从彻底打下楠溪全境时开始算。”

诸将闻言,暗暗掂量,知道自己是别想抛开楠溪这个摊子了。略一沉默后,诸将齐齐拱手道:“愿奉大都督号令,早日平定楠溪全境!”

孙武眼见解决了诸将游移不定的情绪后,这才开始正式安排军务,命四寨再抽调四百人,持楠溪原寨主的手书招降四周小寨,不听话的直接打破寨门。留守楠溪寨的人马加紧安排旧贵族的迁移事宜,同时张榜招兵,从原寨百姓中招募新兵,楠溪原有的土兵甄别后打散编入武作义麾下的四寨军中。楠溪四寨地理位置特殊,战损较高,目下能战之士算上辅兵也不过两千多一点,军队基数问题亟待解决。

文种除了一开始主持迁移事以外,便把主要精力放在战后重建和新建上,组织人手修建新的防御工事,组织人手对寨中进行户籍登记,组织人手积极开垦农田,还要派人去潜龙城调来农耕熟手和大批农具,帮助这里的人学习先进农耕技术,总之忙得脚不沾地。

“大都督,公子那边有新的战报吗?”

孙武抵达楠溪已有三日,这还是文种第一次有时间与他坐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