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年三十(1 / 1)

一转眼就到了年三十。

一大早,邻居们就放起了鞭炮,好不热闹。

临近午时,各家各户都在贴窗花、对联。

每一个房间的门上都要贴着窗花,就用早膳没有吃完的残余冷粥当浆糊,贴在门上,可稳固了。

厨娘们忙着做一大桌的膳食,午时过后,一大桌满满当当的饭菜全都摆好在膳厅。

团圆饭开始啦!

南朝国的习俗是团圆饭在吃下午的,晚上吃的是称不上团圆饭,那是可吃可不吃的。

而品级较高的官员们,通常都需要带着家眷进宫参加宫宴。

这是林紫苏在古代过的第一个年。

过年氛围可浓郁了!

丞相府里,林夫人给奴仆们放假休息。

回家团圆的回家团圆,没有家人亲属的要么留在丞相府,要么出去逛夜市。

林紫苏也给院落里的丫鬟们放假,几个小丫鬟不是回家就是出去闲逛了,只有婉青和婉黛这两个贴身丫鬟留在身边。

一家人在膳厅吃过团圆饭后,林可对着林紫苏问道:“苏儿,一会儿我要带着哲儿和你二叔、三叔一起去点灯,你要一块去看看吗?”

林紫苏立刻点头如捣蒜道:“好啊好啊,我要跟着去点灯。”

点灯,是南朝国过年的习俗。

在年三十吃团圆饭前后,通常由家里的男眷亲属去祖宗的墓/地拜祭。

拜祭完先人后,再去附近最近的寺庙点灯,有的则会去最近的土地公/神进行点灯,祈福。

当夜幕降临之时,需要把家里所有门打开、灯也全部点亮。

一天一夜都不能熄灭灯火。

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都得灯火彻夜通明。

点灯,蜡烛、拜祭的黄纸、烧香以及鞭炮,必不可少。

每到一处点灯,都得按传统进行拜祭,完毕后再点燃鞭炮,以示对先人的思念,对新年的期待与祝福。

作为唯一跟着去的女子,林紫苏有幸目睹了一场古代的点灯仪式,庄严而郑重。

最先去的地方,是太奶奶的地。

这块地,据父亲所言,风/水很好,找人看过的,挑选的位置高,对子孙后人有福泽作用。

清明才来,没想到过年这次来,坟/头的杂草又长出来了。

父亲带着二叔、三叔在太奶奶的地上,用镰刀割了一小片杂草。

杂草除得七七八八了,才开始点灯。

在山间小路,找来几块小石头,把黄纸压在坟/前,插上蜡烛,点上香。

因为怕点灯会导致山林火灾,所以一般都不会点燃蜡烛,只是象征性地插着蜡烛却不点燃。

……

行礼、跪拜、点燃鞭炮……

满地的红纸屑,还有硝烟弥漫的味道,霎是好闻。

“年味儿”的气息扑面而来。

林紫苏好久没有闻到爆竹燃放的火药味啦。

她知道,自古火药就可以入药。

鞭炮里的硫磺和硝烟,本身具有燥性和热性,可以燥湿祛寒,提升阳气。

中医典籍上记载着:火药杀百邪治瘟疫。

民间还流传一种说法:“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这是人们对疫病流行规律的总结,而爆竹的燃放时间基本从小年-春节-正月十五,都集中在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