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学以致用(1 / 2)

两列纵队,个子由矮到高的排着,浩浩荡荡的向着南郊走去。经过小半个时辰已经来到了田家庄的地头。

空旷的原野,金色的稻穗,宛如一幅油画。

金黄的稻田里,人们都在忙着收割稻草。

九月底到十月的浙东路,正是单季晚稻、连作晚稻收割收割的季节。大片的稻田有一部分已经收割完成了,人们在忙碌的抢收着剩下的庄稼。收割庄稼的时候最怕突然下雨,一旦下雨庄稼被打或者受潮,极易造成粮食的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所以收割的时候农民会趁着天气大好,加班加点的抢收作物。

喜看稻菽千重浪,从欢快的动作和满脸的喜悦就知道今年的收成还是不错的。

这样的景色孩子们大多都没有见过,这跑跑,那看看好不兴奋。

“先生,那里就是我家的地。” 田壮手指了不远处站着人的地方说道。

“你家的地收割完了没有?”周平问道。

“我家地不多,家里有我爹娘和哥哥,前几天已经收割完了。”田壮回答。

众人快步走到田壮家的地头,只见一个满脸皱纹的沧桑男人佝偻着站在地头,后面的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壮男子,眉眼间和田壮有几分相似。

“爹,大哥!”田壮走上前喊道。

“田老哥,你好。我是田壮的先生周平。”周平抱拳问好。

“周……周先生好!”田壮父亲结巴的说道。

“叫人”周平冲着一众学生说。

“伯父好!”25个学生整整齐齐的弯腰行礼道。

高亢的叫声,也吸引了周围的田地里的人们,大家都望着这边。

“……”田壮父亲也没有想到会有这种场面,顿时拘谨的摆着手。

“田老哥,不用客气。”周平上前缓解道。

看到同窗的先生和同学,如此尊敬自己的父亲。田壮满脸通红,两眼冒着光彩。

接下来他将学生分为2组,一组观察农民如何收割,一组由田壮带领观察哪里的庄稼收成最好。

周平和田父,唠了一会。询问了一下是否已经农忙完,得到肯定的答案,周平心里也踏实许多。

田壮带队奔走在田野大地,走到这写写,走到那画画。

村里熟人看到纷纷好奇的询问。

“小壮,你们这是在田里干啥了?”

“这不是田家老二吗?现在都成小秀才了!”

.……

“先生领我们来咱村采风!”

“呦小壮啊,现在都成小大人了,真俊啊。过两天让你爹来婶家提亲来,让俺家二丫给你当媳妇!”更有那泼辣的妇人冲着田壮玩笑道。

在一群同窗的笑声中,满脸通红的田壮埋头跑开。

小半个时辰以后众人都回到地头,周平便让田壮父亲和哥哥给大家讲,如何种地。从翻土,洒肥到播种,收割,以及最后的脱粒。

“学习是干什么用的?学问也不是专门是考进士而准备的?那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学习是为了使用,这就叫学以致用。至于什么是学问,今天我要告诉你们,种地就是学问!……”周平向着众学生讲解着。

这也是周平学问的两大思想中另一个学以致用第一次提出,就是在这个被后世无数学子登高膜拜的田野村落诞生的。

“同学们,种地,打铁,木匠都不是一个丢人的事。你们想过没有,一样是种地为啥有的人种地收的粮食多,有的人种地收的粮食少,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贫瘠的土地也能收获更多粮食。田壮,如果你以后回来种地,能把这些解决了,你觉的你会怎么样?我告诉你,就是皇帝也会向你来请教种地的学问的!”周平语气深重的说着。

他没有想着孩子们能一下子都懂,都明白。他只是想让孩子们能的心底里能有一个发芽的种子。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周平也绝对不会想到,他今天的一堂课,会在一个孩子心里长成参天大树。他也绝对想不到这一群孩子里会出现一个,一辈子也没有当过官,却当了一辈子官员的座上宾。依靠种地他名声鹊起,凭借一本《农学纪要》流传千古,当然这都是后话,剧透到此。

中午拒绝了田壮父亲的邀请,周平和学生一起在田间吃了自带的干粮。

下午开始,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记录各个稻田地的收成,稻穗大小,田垄宽度,稻苗间距,生长环境等等。

孩子们收集回来数据,周平便辞别了田父,带着学生往回赶。

来时是一个个干净整洁的小书生,回来的时候变成了一群沾满泥土的小猕猴。这下走在哪里回头率极高,也成了这条街最靓的一群崽。

就在周平带领着这群小泥猴排队进城的时候,旁边的一架马车上。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二八少女静坐车厢,许是无聊少女掀开沙帘,看见一群沾满泥的小孩子,这群孩子都穿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