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周平来到学堂的时候,学生们都已经开始自习了,苏长兴也已经在座位上温习功课了。周平将他叫了出来,二人来到周平办公室。
周平义塾的东厢房作为了库房,平时放点杂物。西厢则被他改成了自己的办公室,里面还加了一张床,方便中午的时候午休。
来到办公室,周平在书桌上找出纸笔,说道:“我说你写”
“今苏长兴借先生周平……”
看到苏长兴写了几个字就停了下来。周平严厉道:“你不想给你娘看病了吗?你不想继续读书吗?”
“可是先生……”
“没什么可是的,长兴,这是借给你的,不是给你的,以后是需要归还的。日后发达了不要忘记先生就行”
写好了借条,苏长兴郑重的按了手印。一切就如同正规的借贷一样,只是没有利息。周平把银子给了苏长兴以后,便让他先回去先给苏母抓药了。
昨天去过苏长兴家中以后,周平就在思考了。义塾里面的孩子,都是附近作坊,劳作人,手艺人和一些贫困人家的孩子。这些孩子或者因为身份问题或者只靠义塾的学习根本就走不进科举这座大门。
那么自己的南瓦义塾,是否需要再做一点改变了。
从这天开始,周平便有意的加强了科学和实践的比例,有时也会讲讲经济,商业。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也更加贴合生活,有点像后世的职业学校。有意无意的也把一些后世的思想慢慢的传递给学生们。
所以临安城便经常出现一群奇怪的学生,今天到了木匠房,明天到了铁匠铺……
南瓦义塾也以这样的形式,在临安城小有名气。
不过学生的家长倒也高兴,因为孩子们变的彬彬有礼,回到家也懂的和家里人一起干活了,还懂的许多自己都没听过的东西。
“昨天学习的乘法表,今天开始考考你们”
“赵小六,四九多少” “三十六 ”
.........
"王青,八七多少?”
“嗯,嗯..."王青支支吾吾的。
“笨蛋,五十六。”一个极其低的声音从窗外传来,如果不是挨着窗户,并且有着不错的听力,估计他也听不到。
周平让学生继续温习工作,走出了学堂。一个身材瘦弱,着一身灰白麻布衣服的女孩靠在窗外。
也许是感觉到有人,女孩转过头看到周平。神色慌张的说道:“周,周先生,我给王青送书。”说着从身后拿出一本书。
周平一看来人是赵义的妹妹赵小兰,便接过书回到了学堂,把书交给了王青。
散学后,周平叫住了王青,“一起走,我也要去一趟你家”
收拾完东西,周平又各个房间检查了一遍这才锁门。
二人并排走着,周平问道:“小兰是怎么回事?”
“我忘记拿书了,她过来给我送书的。”
“连着好几天都给你送书?还有她怎么会乘法表的?”
周平其实已经发现最近王频繁的忘记东西,都是小兰给送过来的,只不过今天是第一次在上课的时候碰到。
王青见瞒不过周平,便说了实话。
原来王青每次上学回来都会把自己在义塾学到的东西交给赵小兰,所以赵小兰世也是识字的。
自从王青把义塾学到的算术和科学教给她以后,这孩子就像开了窍一样,学习的飞快,更多东西王青这个老师都不怎么懂的,她却已经学会了。到后来反而成了,王青把课上的东西转述给她,她来教王青。
渐渐的她已经开始不满足让王青转述,于是便发生了送书的事情。
回到王家院子,正好碰到小五正要出门。
“你这是要干啥去?”周平问道。
“我出去买点菜去?”
“别买了,看看够不够。”说着提起手中的东西。
刚才来的路上,周平顺便路过买的熟肉和凉菜。
小五也不出去,转身返回了院子。
“娘,周大哥来了!小五向着屋里喊道。
“周平来了啊,别走了,吃了晚饭再走!”
“伯母,我就是来您这蹭饭的,哈哈!”周平笑着说道。
“蹭吧,蹭吧,巴不得你天天来呢!”王母高兴的说着。
“你们先坐,我去给你们做饭,一会就好了。”
周平因为经常来,王母也特别喜欢这个懂礼貌的年轻人,在周平成为王青的先生后,每次周平来就更加热情了。
周平让王青去把赵小兰找来,他想见见这孩子,看看是不是真如王青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偏科天才。
趁着王青去找人的空隙,周平和小五聊起了邮局的事,主要是小五说他听着,偶尔会把后世的一些见解说出来。
原来经过2个多月的发展,顺源邮局,现已开通了数十条线路。当然部分中间路线也都交给了相熟的镖局,邮局只管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