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家 访(1 / 2)

“同学们早”

“先生,早”25个人同时喊道。

“今天是我们上的第一节课,我要教大家的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谁知道什么意思?”周平说道。

下面的学生一阵寂静,看到没人举手出声。周平尴尬的摸摸自己的鼻子。

他喜欢在上课的时候和学生互动,他忘记了这是古代,不是在现代了。

“苏长兴,你来回答!”周平点了年纪最长的苏长兴。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做下吧,回答正确。做事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学习,也要做好我们的准备工作的……”

周平正说着,听到外边有人喊自己,转头一看钱木匠和徒弟,推着小车进到了院子。

一共两辆手推车,上面放着小木盒子和黑板。周平招呼学生把车上的东西都卸了下来,钱木匠师徒则回去拉桌子去了。

一群人把黑板挂上,然后又把之前筛好的细沙装在木盒里,一个简单的小沙盘就完成了。用树枝可以在盘子里写字,用边缘的木板轻轻划过,里面的细沙立马把之前的字迹覆盖了。

每一个孩子拿着沙盘,既好奇又开心,都迫不及待的写着自己会写的字。就连几个明显不会写字的也跟着瞎写着。

一会钱木匠就把做好的桌子也拉了过来,学堂里的旧桌子都被替换了。每个人都坐着崭新的书桌,新桌子比原来的桌子长,两个人坐在一起都显的宽松很多。学生们再也不用挤在一起了。

鸟枪换大炮,一下子学堂沸腾了,毕竟他们都是10多岁的孩子

……

“咚,咚”

周平用手,敲了一敲黑板。学堂立即安静了下来。

“你们手里的东西叫沙盘,在一百多年前是岳飞岳王爷发明的。以后自己把自己的沙盘保护好,不许毁坏。”

相传岳飞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学习,便用簸箕撮了些沙子,铺在院子里,用柳条在沙子上写字。

周平在黑板上写下了,刚才上课被打断的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们继续上课。”

“工匠在做事的之前,必须先使他的工具锋利。做任何事情,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我们学习也是……”

自从学堂换了新的装备,周平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学堂的工作当中。

私塾里,先生是集校长,各科老师为一身,也就是说学堂里的基本都是周平一人说了算。 周平对学堂进行了全方位的变革。首先是名,重新命名学堂为“南瓦义塾”,院子大门门头的四个大字显示着这座不一样的学堂。其次学生上五休二,学堂里教授的课前也发生了变化,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算术,科学,体育三门课,其中体育老师是由小五兼任,小五走镖的时候王正谊的另一个徒弟会过来替班代课。

十月的江南开启了接连不断的秋雨模式,绵绵秋雨笼罩了山川河流,笼罩了粉墙黛瓦,亭台水榭,一幅唯美的水墨画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对于长期生活在北方的周平来说,在临安的秋天就像澡堂中度过的一样。阴冷潮湿,连绵不断。

缩了缩,因为阴冷而发抖的身躯。周平的眼睛不由的看向了左边空着的桌子。已经第三天了,年纪最大的苏长兴已经三天没有来了。

苏长兴今年十一,是学堂里年纪最大的学生。因为学生人数较少,周平对每个学生都非常熟悉。苏长兴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因为这孩子聪明。没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就拿周平教的算术来说,这孩子的领悟能力特别强。往往周平教一遍,就能记个八九不离十,诗词歌赋的水平更是超过了周平之,前的老先生就经常给他开小灶。

散学之后,周平打着伞让另一个学生赵大宝领着向苏长兴家走去。

繁华的街道,错落有致的商铺,这是人间天堂临安城;低矮的土坯房,杂乱泥泞的道路,这是人间地狱临安城。

进入杂乱的贫民区开始,赵大宝就把自己的鞋脱了下来,拎在手上。泥泞不堪的泥土路上不时还能看到黄白之物。脱皮的土墙,覆盖了一层发黄的茅草,房子前用木头围了一圈。

屋子敞开着门,周平走到门前,屋里的苏长兴正在家里照顾着生病的母亲,感觉光线一暗,抬头望去。

“先生,你怎么过来了”

周平走进屋子,让眼睛适应了一会昏暗的光线,只见屋内正面立着一个柜子,上面摆着牌位,再往里便是灶台和床。灶台边还站着一个7,8岁的女孩,床上则是躺着一位中年妇人。

听到苏长兴的话,妇人知道是学堂的先生过来,挣扎着想要起身,周平忙开口道:“不用起来,我就是过来看看这孩子。”

妇人仍然坚持着坐立起来,道:“劳烦牵挂了”

“客气,长兴是我是学生,这是应该的”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