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鲸(2 / 3)

知王后,王后自嫁入王室第一次偷偷哭了。

这时,王后听到重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抬头一看,只见伏豹疾步走了进来。伏豹身长九尺,肩宽腰细,年近五旬却不失挺拔,身着便服却不失英武。他来到堂前,俯身便拜:“伏豹参见娘娘。”

“伏豹,你此时来见本宫所为何事?”王后不露声色道。

伏豹道:“伏豹前来交付三军兵权印信。”

王后吃了一惊,与一旁的子献对视一眼,见他也是一脸茫然,回头问道:“伏豹,你这是何意?”

伏豹并不起身,直言道:“当此王室危急之时,伏豹身为国之大尉,本应挺身而出,可我却只求自保不敢明志,有失职之过,故而请辞大尉,髂交兵权,请王后娘娘恩准。”

伏豹这一下倒把王后给弄糊涂了,不知他是真心还是假意,难道交权是假,试探是真?一旦夺他大权,他便要造反吗?一时间,王后也拿不定主意了,对旁边的子献道:“太宰大人,你以为如何?”

子献道:“既然伏豹大首领引咎请辞,王后娘娘也不必勉为其难,只是当此危难之时,三军换帅,恐生变故,还要委屈大首领在宫中暂住几。”他的意思很明显,无论这伏豹是何意图,既然他此时孤身进宫,就不如借机夺其兵权,将他囚禁起来。他既然已被控制,想要造反也不可能了。

还没等王后回答,却听门外有一个声音道:“太尉大人有功无过,系美正当用人之际,母后千万不要夺他兵权。”话音甫落,便见一个白家少年走了进来,竟然是王后日思夜想的公子伯益!

王后看着这个从天而降的儿子,如在梦中一般,半晌说不出话来。她上的矜持完全褪去,从坐榻上站起来,跌跌撞撞地向伯益走去。益忙迎上前去,将似乎要摔倒的王后搀住,叫了一声:“母后!”彻鑫始的怀中。

不料,王后却将伯益推开,一言不发,用手捧着他的脸得存能看了串响,才喃喃道:“没错,没错,是伯益,是伯益。”她这才又将儿子揽在怀里,哭道:“我的儿,你可算活着回来了。”

伯益也不能自持,哭叫道:“母后,母后,益儿活着回来了,回来这母子俩兀自抱头痛哭,完全不顾旁边的伏豹和子献,只待哭了半晌,王后才想起还有外人在,虽有千言万语想要与儿子说,这时也只好忍住,拭泪道:“益儿,你刚才说太尉大人有功无过,却是为何?”

诸位可能会问,伯益不是在青丘山吗,如何会突然回到东夷,劝说王后与太尉伏豹和解?这里有一段缘故要交代。其实,恰是伯益说动太尉伏豹进宫交权,在姑莱王后面前演了一段以退为进的戏码,以消除她的疑虑。

原来,那九尾狐已修成人形,名为白九娘。早在伯益等人到达青丘山之前,飞天女巫就已经来过,并将事情原委告诉白九娘,请她出山相助东夷。于是,白九娘在青丘山上三试伯益:驱熊杀妇显示其勇敢果决,舍身救敌显示其胸怀宽广,见白狐产子而不忍杀更见其仁心向善,再加上千里救父的孝行天下之举,便知伯益为天命之主,将成就旷世伟业,于是决定顺天而行,助其一臂之力。

伯益得知事情缘由,自然是喜不自禁。随后,白九娘又将飞羽等人从石头里放出来,待伯益解释之后众人也都释然。伯益记得洞庭王妃之托,便提议从南海走水路回东夷,得到白九娘的支持。一切都极为顺利,众人到达南海后,九娘原就与南海鲛人王后相熟,经引荐伯益见到南海鲛人国国王敖钦,将洞庭王妃的龙绡亲手交给了他。

敖钦读信后勃然大怒,立即派兵去洞庭湖,只一日便将王妃接回了南海。王妃感念伯益恩情,知他想要尽快回到东夷,便劝说父王将镇海之宝“龙行”取出来。那是一艘十丈长、五丈宽的大船,由世间最坚硬的建木打造。她命人用大绳缚住船帮,套在大鲸口中,由大鲸引船一路如箭行,向北飞驰。二十条大鲸,十条一队,轮番引航,只三日便抵达东夷海岸。伯益等人上岸后,大鲸又将龙行宝船送归南海。

伯益见城外驻军,不知偃城情形如何,稳妥起见,先让众人藏匿起来,派飞羽去探察情况。飞羽本为有穷氏,太尉伏豹不仅是他的族叔,还将他从小养大,两人亲如父子,于是他直接去了太尉府。

伏豹其实对皋陶王忠心耿耿,毫无自立之心,那日在部落联盟大会,他之所以反对立伯益为储君,是因为他觉得姑莱王后操之过急,恐激怒众首领,立时便导致东夷分裂。不料,他却发现王后与子献处处对自己掣肘,季狸的倒台更让他心有余悸。季狸是文官,王后或可放他一条活路,而伏豹是武将,手握三军兵权,一旦交权必被斩草除根。他想去见大王,却被王后阻拦,人们甚至传言,其实大王已死,只是王后把持朝政,秘不发丧,专等伯益回来继承王位。一方面,众氏族首领在城外聚集准备逼宫;另一方面,大王生死不明,伏豹无奈之下只得闭门不出。

飞羽将城中的情形以及伏豹的苦衷告诉了伯益,伯益细思之下,便随飞羽秘密来到太尉府。伏豹见到伯益,先是吃了一惊,待听说伯益已经带回九尾狐,知道大王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