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巨人(3 / 4)

捡了起来,众人立即围了上来。

“太祝,神谕如何?”姑莱王后率先问道。她便在周围那十余人之中,而手托龟甲之人正是太祝奚仲。

太祝并未回答,而是把龟甲递给了手握神杖之人,道:“老巫祝,你看。”老巫祝是东夷国前任太祝,也是奚仲的师父,他将神杖插在地上,双手捧起龟甲,对着月亮拜了两拜,用苍老而嘶哑的声音叫道:“常羲月母,感谢你赐给东夷神谕!”然后,老巫祝才在月光之下仔细观察龟甲上的纹路,众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他。

过了片刻,老巫祝抬起头来,高声道:“公子伯益青丘之行,大吉!”

伯益走上前,在猎猎寒风中拉起母后的手,发现那只手是如此冰凉。

东夷国都偃城,西有卢其山,东有曹夕山。涔水出卢其山,向南绕过王城,东流入海。曹夕山上则有济水流出,向北注入大河。(两千多年以后,大河的水因泥沙增多而变得混浊,人们改称其为黄河。)

在曹夕山脚下有一片桑林,林木粗壮,细者也如碗口一般。此时正值凛冬,草木皆枯,桑枝在寒风中摇摇摆摆,发出沙沙声响。桑林深处有一草庐,老巫祝赢勾便隐居于此。

此时,老巫祝正在屋中纺纱,听到远处马蹄声响,便收起纺具,做好了待客准备。

没过多久,先听得两声犬吠,随后便传来一个略显稚嫩的声音:“老巫祝在吗?伯益来给老巫祝请安。”

“公子无须多礼,请进吧。”老赢勾在屋中答道。

伯益推门而入,看到满屋荧荧白丝之中,站着一位瘦骨嶙峋的老者,知道他便是那日为自己占卜的老巫祝。

早在伯益出生之前,老巫祝便已经退隐山林了,所以两人未曾谋面。那日,奚仲亲自前来,请师父出山为公子伯益占卜,老巫祝原想婉拒,但听说东夷巨变,兴亡系于公子伯益一身,才决定前往。

“两位犬友,也请进吧。”老巫祝对着门外说道。

天狼和摇光跟在伯益身后,也走了进来,蹲坐在门口旁,抬头看着老巫祝。伯益诧异道:“老巫祝认得它们?”

老巫祝道:“以前从未谋面,但刚才两位犬友向老巫祝问安,老巫祝自然也要以礼相待。”

伯益更感惊异了,他只知天犬通人性,却并不知还能向人问安,忙问道:“老巫祝听得懂犬语?

老巫祝轻轻拈着白须,笑而不答。

在老巫祝炯炯的目光下,伯益感到有些不知所措,于是岔开话题道:

“方圆十里不见人烟,老巫祝在此不感到寂寞吗?为何不移居王城?”

老巫祝请伯益席地而坐,说道:“山野之中,虫鱼为伴,鸟兽为友,怎会寂寞呢?王城之内,熙熙攘攘,有口却无耳,有目却无心,反倒令人寂寞难耐啊。公子明日便要起程前往青丘,不知今日来找老巫祝所为何事?”

伯益躬身拱手施礼,道:“伯益心中有一个疑虑,百思不得其解,还请老巫祝代为开示。”

老巫祝道:“公子但讲无妨。”

于是,伯益便将自己的两个奇异梦境讲给老巫祝听,然后问道:“如果第一个梦为蛇蛊之警示,那么第二个梦又为何意呢?”

自从伯益进门,老巫祝一直是面含笑意,但听完他的梦境之后,竟然稍有动容,问道:“公子之梦都讲与何人听过?”

伯益道:“飞头之梦曾告知母后与太祝之子吉光,巨人之梦只有母后一人知晓,老巫祝以为有何不妥吗?”不知为何,他有意将风大师的事情隐瞒了。

老巫祝面色恢复常态,道:“不,没有什么不妥。公子虽非巫祝,但却智谋无双,飞头之梦确是蛇蛊之警,至于巨人之梦嘛,公子请稍等。”

说着,老巫祝走进里屋,拿出一根神杖,高六尺,首尾粗中间细,杖体洁白如脂,杖头穿孔,以翠玉连环系之,顶处镶有一枚圆形扁石,如拳大。老巫祝道:“这便是我在占卜时所持神杖,公子以为其材质为何物?”公子以手触之,冰凉彻骨,道:“莫非是白玉?”他口中虽这般说,但心中却无底,因为玉质脆,像这等细长之状,极易损坏。

老巫祝摇头道:“实不相瞒,此杖乃用一段人的臂骨所制。”

公子大惊,道:“世间怎会有如此巨型的臂骨?”

老巫祝摇头道:“公子有所不知,大荒之北有汪芒氏,其民皆高数丈,力大无穷,人称巨人族。昔日蚩尤王与黄帝大战,汪芒氏曾举族相助东夷,后蚩尤王战败,汪芒氏大首领夸父被黄帝诛杀,其遗民逃回大荒,从此再未在中原出现过。”

公子道:“难道兄长托梦之意是要我警惕巨人族?”

老巫祝道:“公子所言甚是。这根神杖,便是当日汪芒氏大首领夸父所遗,想必对其族人有所约束,公子南行青丘山,带上它防身吧。”

伯益急忙推辞:“如此神物,我怎敢收,还请老巫祝自留。”

老巫祝笑道:“我一介老朽,余日无多,难道还要带它入棺不成?公子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