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5个男的负责挖坑填埋柱子,搭建竹子横条,她们4个女的负责编制稻草席,分工合作,这样做起来自然就快了。”杨中学站在凳子上,一边捆绑竹子一边搭话说。
张怡萍走了过来,跟他们几个户主说:“我刚才到荒地里走了一圈,原计划在明年早春二月中旬就开始种植树苗。现在看来,工作任务还很重。明天我回屯里一趟,跟生产大队的干部开会商量一下,需要每个生产队各派10个群众来参与翻耕,力争在1个半月时间内将100亩荒地全部翻耕过来。我们5家种植户跟在他们后面,将翻耕好的荒地丈量树苗种植的株距、行距,一边量一边挖坑,一边撒底肥一边撒松土。大家分工,同时进行,加快进度。”
“大队长,我们听你的安排,你说怎么搞就怎么搞吧。”张来至抢先答道。
“明天上午,大家一起去屯里东面附近的山林里,那边有成片的枳壳树苗,挖过来沿着这100亩荒地划定边界的四周种上一圈枳壳树苗,只留四五米宽的进口不种,围成一圈枳壳树,当作一圈防护院墙。”
“好的,知道了。”张兴忠、杨中学随即答道。
张怡萍转身走回自己那间住房里。
次日凌晨,张怡萍早早就醒来了。她睁开双眼,望了望墙上那个小窗户,天色还是黑不溜秋的。她估计现在时间大概6点左右。杨中学躺在她身边睡得正香,她移开杨中学抱着她的手。把手伸出被子来,她感觉房间里气温很冷,立即把手缩回了温暖的被窝里。
早晨的天空还是灰暗的,冬天的太阳还藏在地平线下面。张怡萍打开了房门,门前的空坪被一层缥缈的轻纱笼罩。她抬头一看,近处飘荡着薄雾,荒地一片迷茫,远处山峦氤氲缭绕。
张怡萍返回屋里,提着三角铁架上的一个铁锅,拿起米缸里的升子装了三分之一的米倒进铁锅里,用水瓢舀了2瓢清水倒进铁锅里,用饭勺在铁锅里来回搅拌了几下,拿到门外将淘米水倒进一个木桶里。她淘好米后,加入清水后盖上锅盖,提着走到门前空坪上的草棚里,放在泥砖砌成的灶台上。她取了一些干松树叶放进灶膛里,划了一根火柴起火。柴火瞬间熊熊燃烧起来了,她拿了几根枯树枝架上火上,又加了二根大柴。灶膛里的干柴在燃烧中“噼哩啪啦”的炸响,烟气向草棚顶上飘散,整个草棚里充满着暖烘烘的热气。
张怡萍煮好粥后,将灶膛里燃烧的大柴熄灭了,留下灶膛里的余火,暖着一锅热水。
张怡萍走进房间时,杨中学刚好起床。她对杨中学说:“粥已煮好了。”
杨中学伸手将张怡萍抱了一下,说:“老婆大人,辛苦了!”
张怡萍伸开手指轻轻的在她的前额上点了一下,说:“你这张嘴像抹了油,滑得很!”她推开了他的手,拿起洗脸架上的毛巾,端起一个面盆,走出了房间。
张怡萍洗漱完,从一张旧梳妆台上拿起一把木梳子,梳了梳她那平肩的长发。
她走到墙角,揭开酸菜坛子盖,从里面挖出了一小碗酸萝卜放在桌子上。
她端着一个空碗,走到草棚里,打开锅盖,舀了一碗粥,边喝边走回房间。
杨中学从外面上了茅厕回来,正在洗手。
张怡萍坐在桌子旁,夹了一块萝卜送进嘴里。
“中学,我先吃了,等下我回生产大队。你带着他们去挖枳壳树种。”张怡萍喝完碗里的粥,对着正在洗脸的杨中学说。
“我知道。”杨中学拧干手中的湿毛巾答道。
张怡萍出门时,她从衣箱里拿出一条白色围巾围绕在脖子上,急匆匆就出了门。
她沿着一条弯曲的山路往屯里方向,快步走去。
山道小径两边的杂草叶片上凝着一层白霜。
张怡萍从鼻孔里呼出的热气,在空气里瞬间凝固成一缕缕淡淡的雾气。
响石原距离冬原屯有2公里,走小路要经过两座低矮的小山丘。她翻过一道山坡,走下了山窝。又走上一个山坡,就看见冬原屯了。整个村庄被一层薄雾笼罩着,横七竖八的房子上面飘浮着袅袅炊烟。
太阳从东面山头探出了红彤彤的脸,金黄的阳光穿透云彩照在张怡萍的身上,她感到有一丝温暖。
1965年2月18日下午,张怡萍订购的湖南新宁脐橙种苗5500棵运到了响石原种植场。大家看到脐橙种苗运到了都非常兴奋,每一张脸上都洋溢着笑意。
张怡萍看了看天色,天边悬浮着一团团黑压压的乌云,天阴沉着一张灰脸。她判断阴天转雨天。她担心下雨了影响树苗种植时间延后,她吩咐5家种植户主说:“大家动手准备好锄头、铁铲、水桶、水瓢、畚箕、扁担等工具,树苗搬动时要小心一点,注意不要折断树根。我现在去屯里抽调一些干部群众参与树苗种植。今天是正月十六,后天恰逢雨水节气,这二天可能会下雨。大家努力,争取在明天全部种下去。”
“下雨算什么,就是下刀我们也要把树苗种完!”张来至挥舞着手说。
“就是不睡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