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2月15日上午10时,冬原屯祠堂里坐满了生产大队所有干部和群众。张怡萍坐在祠堂上方的桌子前,她身边坐着党支部书记张江枫、副大队长胡五锥、大队会计张世发等几位生产大队主要干部。
“全体干部、群众,今天召集大家召开一次全员大会,主要是向大家宣布我们冬原生产大队要办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确定首批种植户5家名单。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苦日子,扭转贫穷饥饿落后的困境,生产大队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大家利用响石原、白思冲一带的荒地开垦翻耕,首批种植百亩脐橙,评选5户人家作为种植专业户。评选的办法采取各个生产队自主报名,由每个生产队评选出1户人家,最终经生产大队评审通过确定5户人家,现予以公布5家名单如下:张来至、张兴忠、何湖水、胡承杨、杨中学。上述5家从12月22日即农历冬月十九日开始,必须搬家到响石原脐橙种植场新建的一排泥砖瓦房入住,每家平分2间房。我相信,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必将带来新的希望!响石原、白思冲脐橙种植场,必将是冬原人梦想升起的地方!”
张怡萍的讲话铿锵有力,全场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掌声持续不断,经久不息。
12月22日那天,正是农历冬月十九日,杨中学一家从冬原屯搬到响石原脐橙种植场。
杨中学的儿子杨学农,已年满15岁,长得一半像杨中学一半像张怡萍,鼻梁高挺,眉清目秀,脸面白净,相貌英俊,身材偏瘦,个子较高,算是一表人才。
女儿杨丽瑛,刚刚12岁,一张鸭梨形脸,白里透红;长睫毛下面长着一双大眼睛,皮肤细滑,手指细长,继承了张怡萍漂亮的美人胚子。
在张怡萍的日常家教下,杨学农和杨丽瑛的自觉性很高,能帮助做些家务事,做事也很勤快,似乎比起其他的同龄孩子要懂事些。他们兄妹放了寒假了,也跟着杨中学和张怡萍一起搬家。
在一些干部和群众的帮助下,只用了一个上午时间,杨中学和张怡萍家里生活常用的东西就全部搬到响石原的新家了。
那些来帮忙搬家的几个干部和群众把东西放好摆下后,就说了一声:“大队长,我们回去了。”
张怡萍放下手中的扫把,客气的说:“快到晌午了,你们休息下,在这吃了午饭再走吧。”
“大队长,不用了,还早呢!”几个干部和群众边说边匆匆忙忙的走了。
杨中学和张怡萍的新家只有2个房间,杨中学和张怡萍睡一间,儿子和女儿睡一间。在儿子和女儿的房间里摆放了2个床,中间用布帘隔开,将就住了下来。
张怡萍收拾完2间房后,已是晌午了。
杨中学在房间前面的空坪上,用泥砖围成一个圆形小灶,暂时用来煮饭烧菜。张怡萍在布置儿子和女儿房间里的东西时,她看见女儿坐在书桌前,脸上有些不高兴的样子,便对她说:“瑛瑛,等过三四年,脐橙挂果丰产了,还了贷款和利息了,有了余钱了,就扩大种植,再建一排、二排房子,到时候每家多分1间房,这样你就可以单独住1间房了。娘知道你一个女孩子,确实需要有一间单独的房间,现在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多余的钱去建那么多的房子,每一家只能分到2间房。乖女儿,目前只能将就一下了。”
“娘,我没事。我知道你是生产大队的大队长,看你挺辛苦的!你也不容易,带头借钱建这么大一个种植园,你有你的难处!现在,我们有个吃住的地方就可以了。”杨丽瑛脸上挂着一丝笑,反倒安慰起娘来了。
“我的乖女儿,有你体贴娘,我再苦也值得。你自己把你的东西整理一下,我去做饭了。”张怡萍走过去,轻拍了一下杨丽瑛的肩膀。
“嗯,知道了。”杨丽瑛用温柔可爱的眼神看了看张怡萍一眼。
张怡萍看到12岁的女儿这么体贴自己,她感到心里很开心。她笑眯眯的转身走了出去。
在吃饭的时候,张怡萍对杨中学说:“你下午找一下张来至、张兴忠、何湖水、胡承杨他们商量一下,在房间前面的空坪上,对应每家的房间分开搭建5个草棚,用来做煮饭煮菜烧水的伙房,避免风吹日晒雨淋。”
“好,吃完饭我就找他们商量去,大家分头行动,伐杉树的伐杉树,砍竹子的砍竹子,运稻草的运稻草,建5个小草棚快得很。”杨中学边吃边说。
张怡萍吃过午饭后,她沿着响石原、白思冲一带的荒地走了一圈。她在回来的路上,边走边想,距离明年早春还有2个月时间,现在100亩荒地还没有翻耕。翻耕后还需丈量树苗种植的株距、行距,按3米株距、4米行距来规划,每亩大概挖55个坑左右,总共需要挖坑5500个。挖坑后接着还要施底肥,撒松土覆盖底肥。仔细算下来,工作量不小。
张怡萍回到响石原种植场后,杨中学和张来至、张兴忠、何湖水、胡承杨正在盖草棚。
“你们几个动作蛮快,不到半天就盖好4个草棚了,只剩最后一个草棚了。”张怡萍朝他们笑了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