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军机处(1 / 1)

大清京师。

入夜的前门大街繁华热闹,马路两旁商贩店铺云集,时兴的锦缎、刺绣、布匹、手工艺品、家常用具,还有西洋的自鸣钟等稀奇玩艺儿皆有。

叫卖着瓜子花生的小贩在人群中穿行,逛街的人们看着各种热闹,一会儿有人喊骂自己被踩掉了鞋子,或者被扒走了钱袋,还有被挤散了同伴或孩子的,叫叫嚷嚷、呼呼唤唤,像锅滚热汤似的。

梨园的锣鼓点儿也响起来了,今天,广和楼外面挂着刘老板今晚戏码的水牌,还没到正经折子上场的时候,几个不出名的角儿和票友,正在上面咿咿呀呀地唱着。

地下吵嚷成一团,台上急急的锣鼓声都压不下去,毛巾在人头顶上传来传去,接着软皮管的水烟袋喷吐着一团团的烟雾。

相比外边街市上的热闹,乾清宫北侧的军机处,却安静的可怕。

看到丁汝昌的电报后,军机领班大臣、礼亲王世铎当即脸色铁青。

这段时间,官场和民间都嚷着‘圣君无权不能振作刷新’的论调,几家办在租界的报纸,已经公然要求慈禧太后彻底还政于光绪皇帝。

自从战争爆发,见到皇帝渐渐走到台前,世铎一改往日唯太后之命是从的作风,对皇帝更加尊重,对光绪发布的命令也第一时间执行。

可以想见,国战胜利的时刻,便是太后彻底还政的时刻,不然,全国军民人等、各地督抚都不会答应,就是欧美各国,也是主张光绪皇帝亲政的。

不说这些,即便是考虑到太后渐渐衰老,世铎也该为自己今后的政治生命和家族子孙想想了。

但万万想不到,大清败了、居然败了!

朝鲜陆军定是败了,如果叶志超等人还在平壤,为什么不回复电报?现在皇帝一天催三遍,可是朝鲜那里音讯全无。

现在北洋水师也败了。

看到电报后,世铎没有考虑国家和朝廷,第一时间想到自己,作为首席军机大臣,以后该怎么在皇帝和太后之间平衡,太后虽然老了,毕竟还是掌权的太后。

而这场战争要是输了的话,虽然北洋实力受损,主战的皇帝处境也不妙啊。

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帝师、帝党的领军人物翁同龢,突然拨弄几下朝珠,看看世铎,又对另外两个军机大臣镶蓝旗的额勒和布、和孙毓文不满道,“几位,眼下局面到底如何应对?形势危急可等不得啊!”

当年在镇压太平军时候,翁同龢的哥哥、徽省巡抚翁同书,因为李少荃一纸弹劾,被判斩刑。

翁父听到后气急身亡,鉴于此状,皇帝和太后以眷念师傅的名义,改翁同书的斩刑为充军西北。

父死兄徙,对于翁同龢来说,李少荃不但是他的政敌,也是翁家的私人死仇。

刚才看到电报之后,翁同龢当即暴怒,叫嚷着李少荃丧师辱国,该当撤职查办,但其他三人都不表态。

额勒和布干脆打起盹来。

见翁同龢催促,兵部尚书孙毓汶淡淡道,“声甫兄,现在水师败了,朝鲜的陆师还没有消息,怎能查办李少荃?

况且,就像英国人说的那样,淮军也败了,如果吾等撤了李少荃,谁去收拾局面?你去吗?”

孙毓汶在光绪十年入值军机,十五年迁刑部尚书,旋调兵部,赠太子少保,与李莲英结兰谱,是西太后最信任之人,视光绪帝如虚器。

“既然败了,莫如议和。”老迈的体仁阁大学士额勒和布从打盹中醒过来,嘟囔了一句,然后又垂下了头。

军机处四人,两满两汉,但只有翁同龢是帝党,其他三人均是后党。

“哼!离了李屠户,还吃带毛猪?况且,胜败兵家常事,再赢回来就是了!汝林兄,”翁同龢看向世铎,坚决道,“依小弟之意,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北洋大臣,主持对日作战!”

翁同龢嘴角下弯,留着稀稀疏疏的胡子,一双三角眼透着坚毅和刚愎,别看在军机处他是少数派,但向来敢拿主意。

未等世铎说话,孙毓汶接口道,“刘坤一不会同意接手这烂摊子的。”

世铎依然不说话,只是摇头叹息,气恼的翁同龢待不下去了,他抓起电报纸,匆匆向门外走去。

世铎又叹息一声,起身道,“走吧,我们去向老佛爷汇报。”

孙毓汶微微撇嘴,心道这两面派还是倒向了太后一边,跟着起身,额勒和布却在座位打起了呼噜。

两人也不知道这老东西是真睡还是假睡,步履匆匆出宫,坐轿去了颐和园乐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