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玑子与王多余坐在那东拉西扯的,话里话外的意思都在劝王多余放弃俗世,跟随自己修仙。
天玑子不停的在讲述关于生命的大道理。诸如人生百年,不过是大梦一场。金钱权力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毫无意义。生命的至高境界就是修行,要不断的找寻真正的自己,最终达到天人合一,修成正果,飞升仙界。
可是这些话语在王多余听来,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王多余非常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妻贤子孝,荣华富贵,应有尽有。他觉得自己比哀牢王活得都自在潇洒,哀牢王一生只能屈居一隅,终日醉生梦死。
修仙?仙界什么样?成了仙以后又能如何呢?相对于未知的事物而言,能够把握自己眼前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天玑子见无法说服王多余,也只好无奈的放弃。
王多余对于天玑子和当年的法海大师对自己的态度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这两个人都那么想让自己跟着他们修仙呢?
他觉得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自己对于他们的修行有着极大的帮助,很可能是一件非常大的功德。
想到这里,王多余面带疑问的问天玑子,“道长,在下心中有些疑问不知当不当讲?”
天玑子听了后,说道,“施主有什么话可以直说,只要贫道知道的,自当告知。”
王多余直接了当的问道,“我想问道长为什么执意想劝我修仙呢?”
天玑子这次没有回避王多余的问题,开口说道,“仙途渺渺,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修仙的。只有有仙缘的人才有机会得道成仙,虽说万物皆可得道,但是只有人才是最接近神的生物。天下凡是修道之灵,必须先修得人身,方可问道仙途。修得人身之后还要不为七情六欲所惑,继续修行,直到功德圆满之时,方能得道成仙。道法易修,功德难满啊,要想修得功德圆满,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普渡众生,二是渡人一起成仙。像王施主这种有仙缘的人,修行起来可以事半功倍,如果愿意追随贫道同修,很快你我二人就能够一同成仙。”
王多余忍不住继续问道,“成仙以后是什么样?为什么要修仙?”
天玑子解释道,“成仙之后就可以超脱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永远不受生老病死,七情六欲所烦恼。不生不灭,随心所欲。”
王多余又问,“那成仙以后,还会有亲人朋友吗?”
天玑子回答道,“没有。修仙之人必须了却一切尘缘,消除一切欲望。”
王多余说道,“那又与山中顽石,林中朽木有何不同呢?”
天玑子听到这话后,情绪有点波动,说道,“得道成仙之后就可以永生不灭,你可以主宰天地万物,一念生则万物生,一念灭则万物灭。”
王多余有点不明白了,问道,“仙人那么多,你想生,他想灭,那天下岂不是乱套了?”
天玑子似乎被王多余问住了,迟疑半天才说道,“这个?这个吗?所以才说正邪不两立嘛。”
王多余说道,“仙道之中,何为正?何为邪?既然都只是一念之间的事,那么对与错又有何分别?”
天玑子听到这,人生第一次感觉到困惑,于是站起身来对王多余说,“王施主,一会儿贫道还要进宫面圣,我就不留施主了。”
王多余一听,这是要送客的节奏,自己正谈到兴头上,这老道就不理自己了。算了吧,还是告辞吧。
王多余站起身一拱手,“那我就不打扰道长了,先回去了。”
天玑子一直把王多余送到道观门外,看着王多余远去的背影,止不住的直摇头,嘴里念念自语的说着,“冥顽不灵,冥顽不灵。”然后转身回了道观。
王多余在返回馆驿的半路上,突然有点后悔了。他后悔拒绝的太快了,虽然自己不打算修仙,但是要是能够从天玑子那学些法术,不就可以在关键时刻多一项自保的能力了吗。
王多余反复琢磨了琢磨,觉得难得遇到这种世外高人,怎么也得想办法从他身上得到点什么?想到这,王多余转身往天玑观走去。
王多余来到天玑观门前,看到道观的门没有关,他直接向天玑子的房间走去。此时的天玑子正坐在房间喝茶,突然听到敲门声,起身过去打开房门一看,竟然是王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