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卷1:朱先进的人才之忧(4 / 4)

泥石流1 真胡严 6942 字 2023-01-12

的妻子尹华英中学都没毕业,目前应付工厂统计工作还可以,工厂一旦做大,显然就力不从心了。

这些人都是一手老茧,都响当当的共产党,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做事从来就没有任何推辞,说干就干,那怕走过弯路,但这种雷厉风行的干劲,就是成功的保证。

还有新生代胡厂长的女儿胡永红,高中毕业,在纱整理车间当办事员,他倒是可以好好培养。做事细心,也吃得苦。朱先进从心里喜欢她。

这些人年龄结构也不理想,老中青比例失调,老年多,中年和青年偏少,不得长远发展。

这几年,回城的政策一出,上山下乡的知青也基本上走了,人心不稳,回家成了这么多人的宿命。

对企业冲击很大,一百多个学生娃娃,走了一半,剩下的迟早都要走,来的时个都是看着国防的牌子来的,一个鞋山湖市才招了一百个人,哪里还能轮到贫下中农的子女,能来6806厂的都是有点门路的家庭。来时那种“不爱红装爱武装“的革命豪情,迟早都会早已都丢在回城的路上了。因此很难把他们列入工厂发展的梯队。

朱先进总喜欢再看看自己,也是没有开过眼界的,仅仅是靠看报纸听新闻得比别人多些而已。对现代企业管理更是闻之未闻,参观考察也只是走马观花,心里还是虚的。正是这一点,决定了他好学,有拼劲。

如今,摸着石头过河是主旋律,虽然朱先进心里有一万个想不通,但他喜欢要坚决地试,大胆地试,杀出一条血路来。所以他看准了时代,他心里给自己留了条底线,即便是趁浑水摸鱼,也得伸手好好地摸它一回。否则岂不是白活一回了。

在这种形势下,他认为搞这样的“爱厂如家”教育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他也不是庸人自扰,毕竟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南飞雁”,再加上高考毕业的人是多,但愿来这地方的却几乎没有,招工吧,也不是一天二天能出人才的,要招也是到那些老边穷的山区招些文化较低的年轻人。就是分个退伍兵也是求爹爹似的争取一二个指标,来了还不一定能留得住。所以他急也有他的道理。

急归急,他心里想这也不是个事,先把场子弄大了再说,目前还没什么影的事,弄得人来没事做,和弄得事来没人做不一样,先摸市场的行情再说。只要有市场,弄人做事,弄出产品来,他心里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