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桐提着裙子,一路冲下清风居,在门口遇到了坐着喝茶的黄兴。
"你!"吴桐以为木箱之事是黄兴主动揭发,心中有气,好歹理智还在忍了下来,"黄郎君,我有事想问你。"
黄兴看到吴桐身上的衣衫换了,眼神黯了些,随后用手指向自己对面的座位,牵起嘴角笑着问:"吴娘子有何事,不妨坐着说。"
吴桐怕武策会突然下来,不愿意在清风居久留,她伸手拉了一下黄兴的袖子,说:"黄郎君,咱们到外面说。"
两人来到了街的转角处。
吴桐:"那身衣物,武郎君应该会拿去找庄老爷子,你迟早也会知道。我想问你的是,你知道夜市吗?"
黄兴:"最近朝中正正在探讨此事,很可能是要推行的,不过应该只有临安,以及几个州的首府才会延迟宵禁。"
吴桐若有所思,又问:"真的很大可能会推行吗?"
黄兴好奇:"你问这个做什么?"
吴桐把自己的计划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黄兴思考了片刻,回:"可以说是十有八九,你要是想拿下那间铺子,那就拿吧。"
吴桐谢过黄兴,想了想还是把李静洁来找她的事说了。
黄兴觉得李静洁的行为有失大家风范,他皱起眉头说:"我这表妹,唉,她对阿策的心意可能你也看出来了。她从小娇惯着长大,这次的事,是她冲动了。放心,我回家一定会说说她的。"
吴桐拒绝:"别,现在还只是这样撒撒脾气,她若是觉得我在找你告状,恐怕更加觉得我是个小人,还是算了吧。"
黄兴却不以为意,笑着说:"你就相信我吧。"
见黄兴不听劝,吴桐有些后悔告诉了他,但事已至此,她也只能安慰自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回到家中,吴冬买来的仆从已经把宅子收拾的干干净净了。
而吴桐的卧房和浴室,吴冬已经吩咐过无人可进。
见自家娘子回来,吴冬开心地迎上来,待看到吴桐的衣服,脸色却变了:"桐姐儿,发生何事了?"
吴桐不好意思跟吴冬说实话,只解释是茶水打湿了衣裳。
两人走进正堂,吴桐问:"今日买的仆从呢?叫进来我看看吧。"
不一会儿,吴冬带着四人过来了。
吴桐一看,傻眼了。
"全是小孩儿?!"吴桐看着吴冬,"我不是让你找结实勤劳的来吗?小孩子怎么干得了活?"
四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女孩,一听这话,以为自己要被退回去了,纷纷下跪求吴桐,说自己年纪轻身体好,很能吃苦。
吴冬也有些急了,连忙解释道:"去得不凑巧,人牙子那儿现下多是孩童,我见他们可怜,没忍住,便……"
她怕吴桐真生气,又赶紧说:"但是他们真的很能干,你看只用了半天,这宅中便焕然一新,勤劳绝不比成人差。而且,小孩子也好调教。"
吴桐半是被说服,半是无可奈何,终是接受了四个年轻的仆人。
吴桐给四人取名"阿桃""阿柳""阿童""阿山"。
名字来源于一首吴桐很喜欢的田园诗——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几个小家伙也不负所望,勤勤恳恳地做着本职工作,家里到处一尘不染,物件都归置得工工整整。
当然,这也和吴冬的调教分不开。
吴冬这五年和吴桐一起长大,对于下人的态度也受吴桐的影响,非常开放和宽容。
她照着吴桐当年对待自己的那套方法,依样儿对付几个小家伙,很快就服服帖帖了。
在培养上,也是一视同仁,等半年之后熟悉这里的工作和生活了,就会教他们识字。只是这个教学责任,往后会落在吴冬的肩头上。
接下来,吴桐专心忙着开美容院的事情,本有些担心李静洁会来找麻烦,结果近一个月再也没见过她。
武策也再没出现过。
黄兴倒是来找过一次吴桐,却说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让吴桐很不待见他。
黄兴:"这女子嘛,总要嫁人才有个依靠,有什么事也好有人帮你撑腰嘛。"
吴桐:"有钱能使鬼推磨,我有钱就够了。"
黄兴:"总得有个人知冷知热,晚年才好过嘛。"
吴桐:"不用,我有丫头,比男人好用。"
黄兴:"……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你的子女考虑一下。若是进入世家,你的孩子算是一步登天,在哪儿都会被高看一眼。"
吴桐:"富不过三代,就算是官家子又如何,兴衰成败还是看人怎么做,他们早一点败还是晚一点败,我都不介意。"
黄兴:"……"
黄兴铩羽而归。
吴桐不知道这黄兴是什么意思,是来帮武策做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