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计时到达了五十分钟,我开始尝试脱离此空间。我思考的是由于有操作保护,所以太小的动作脱离不了,但如果是大姿态的脱离动作呢。
我问小涛:
“你知道的最大的脱离动作是什么?”
小涛也是经历了严格的模拟机训练才能上机做观察员的。
“如果是坡度最大的话是大坡度盘旋,坡度可达60度。如果是高度改变的话我觉得是地形机动,就是油门推倒最大,姿态要带到俯仰极限值,上升率肯定是最大的嘛。”
“那如果不是上升,而是下降呢,上升受到性能的限制太多,上升率很有限。”
“下降?你指的是座舱高度警告和快速释压检查单里的紧急下降?”
“对,但它并不是必须要释压了才能做,只要条件符合需要快速下降,我们可以单独做紧急下降的记忆项目,而且紧急下降需要交给左座来完成,也就是你来做,我负责监控你的状态。”
“我来做?天哥你开什么玩笑,我可是只有在模拟机上飞过这科目,总共也没飞过几次啊。”
“要相信自己,按规定来就行,你先复习一下动作,我查一下扇区安全高度,我们准备一下,就要开始了。”
“啊,这么快的吗?等等等一下,我复习一下动作,紧急下降检查单,状况是需要紧急下降,宣布紧急下降.....”
“别紧张嘛,没事等你准备好了我们就开始。”
又过了两分钟,我提醒他说道:
“你再不好我们又要绕地球又飞一圈了,你忘了我们现在的速度了?我先减速了。”
我把速度恢复到了.76的初始进入速度,随着推力的收回,超速在一点点减小,而地速也和我预想的一样成几何倍数的减小,也就是说,只要和进入这个多维时空的初始值一致,无论是速度纬度还是时间纬度,都会和我们原本的时空一致,我们只要改变空间纬度就可以了,也就是尽量改变我们的高度。
这时J博士也进来了,他放下了观察员座椅,系上了肩带,说道:
“我来的是不是时候,没有迟到吧。”
“J博士,来的正是时候。”
待时机已经成熟,我提醒他:
“注意不要增速,就保持当前速度,因为地速太惊人了我怕出什么状况。准备好了,交操纵。”
“接操纵,开始紧急下降,我宣布紧急下降状态,你获取当地海压修正值。”
说着小涛边背诵边做动作,虽然动作不快,但一板一眼,动作也没有遗漏。
他调了一个目标高度10000英尺,也就是3000米左右,然后油门收光到了慢车推力,并且拉出了飞行减速板,飞机就会以一个接近俯冲的姿态去获取一个较大的下降率,飞机的下降率瞬间达到了6000英尺/分钟。
飞机由于在高速时使用了减速板开始有了剧烈的晃动,所有旅客都已经紧张得闭上了双眼。
我一看即便是这样高度表还是没有变化,于是依照标准操作程序,喊道:
“检查速度,当前速度为260节/.76马赫,小于放轮极限速度270节/.82马赫,放轮。”
说着我在高空就把飞机的起落架放了出来,从而让飞机不继续增速的情况下,来获得更大的下降率,轮胎在高速中与空气摩擦并且转动,发出了“隆隆”的噪音,我们的下降率瞬间增加到了8000英尺/分钟,这已经是当前形态下我们能够获得的最大下降率了。
我在心里祈祷,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
大约又过了两分钟,飞机的高度表终于有了反应,但它一旦有了反应以后就疯狂往下跳,数字像用来赌博用的老虎机上转动的标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
由于高度表已经有显示了,说明我们终于与现实世界发生反应了,我忙往窗外一看,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首先是一团雾状像波纹一样散开了,接着这一层蓝色的保护罩也就一点点的剥离了,眼前的大海极速映入眼帘,机头几乎是对着海面向下冲,我已经能看清楚这海浪上的白色浪花了。
这TM是多少高度,我连忙喊叫:
“小涛,赶快改平,要撞地了。用自动驾驶改,不然会超载的。”
见他依旧是没有反应,显然已经是吓傻了,我急忙喊到:“接操纵。”
并且没有迟疑的按压了自动驾驶的“高度保持”模式,把空速减小到知道可以接受的范围。
飞机在往下俯冲的姿态,以机械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慢慢地抬起了机头,飞机的也逐渐的恢复了平飞,随着速度的下降,我收起了起落架和减速板。
我低头看了一眼高度表,直接从11000米冲到了3600米,也好歹下面是海,如果是山区,很可能就撞山了。
由于前面的保护机制现实世界什么都看不到,然后突然从万米高空给你骤降7000多米,飞机的地形警告肯定都不会响,再晚一分钟可能后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