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乱局浮出水面(1 / 3)

“国主,那是不是该议下一件事,刘总督擅自设立秘书一职,让两个什么都不懂年轻人代理尚书职务,此等行径,足以证明刘一文没有能力掌管刑部和工部。”

宰相不依不饶,这件事情拖的时间越长,变数就越大,那些民夫现在还能闹一闹,但是每闹一次,那都是要花钱的,时间久了,这么多人,计算每个人给几个铜币,加起来也是不得了的数字,这些年工部招揽民夫,每次朝廷下拨银两的十之五六都是工部收入囊中,一部分给了宰相府,一部分留作私用,制造军备,另外一部分就是给那些听话的民夫,这样以后无论有什么工程,就算工部贪污,那些民夫也会出来帮工部说话,这一招比找几个朝臣说话要好使太多,没有哪一个君主不怕民变的。这也是之前聂猛和国主都要告诫刘一文工部暂时不能随便动的原因。

“苟宰,你这话我就听不懂了,我乃两部总督,设立一些职位是我的权利,再说,这些人可没有领朝廷的俸禄,都是我私自掏钱补贴的,就算他们替我处理政务不妥,可是你凭什么说他们什么都不懂呢?”

“如此年纪能懂什么朝政,每天还只能看看文章写写诗的年纪。”

刘一文看着宰相只觉得好笑,难道古代贪官都是这么无耻的吗,睁着眼睛说瞎话。

“苟宰,那你是不是认为只有年纪大的才能做好官呢?”

“这是自然,总比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要好,否则怎么会做出替江洋大盗洗脱罪责的事件出来,若不是同谋,那就是识人能力有问题。这难道不是年轻导致的问题吗?”

宰相一步一步的落入刘一文的陷阱里面,也不知道是权力蒙住了双眼还是什么原因,之前压的国主喘不过来气的宰相居然没有发现这么大一个坑。

“国主,臣请治苟宰大不敬之罪,且臣怀疑苟宰相有叛国之心,他口口声声而言,年轻人没有经验当不得大任,那国主呢?国主似乎年岁也不大,苟宰相言外之意就是国主现在年纪尚小,能力还不够,臣想请问苟宰,风朝国主之应该给哪个年纪大的人来做?”

原本已经打算退朝的国主,听到这句挑拨也冷笑了一下,原来希望拖时间来保住刘一文,结果刘一文居然利用苟富贵的这一句错漏,直接把矛盾彻底打开了。

看到国主冷艳看着宰相,苟富贵赶紧跪下来说道

“国主,老臣并无此心,只是想说刘总督安排的两个年轻人没有能力而已,国主自幼受教于名师,自然是少年老成,比那些年岁大老臣的还要有见识的。”

“宰相,你可能忘记了,那两个人朕知道,薛兴乃礼部尚书之子,跟朕都曾经受教于秦老,至于陈文之,想必不用朕提醒你了吧,董老,把这个悖逆之图给朕拿下,朕倒要看看,这天下到底应该给谁坐!”

国主的脸色非常的难看,藏着一股浓浓的杀意,宰相一党的人听到国主第一次说出居然要在朝堂上处置宰相的旨意,赶紧全部跪下来请求国主的原谅。

莫不是说宰相只是口误,没有大过,又或者说宰相于国有功,不可随意惩处,否则必会天下大乱等等。

“好啊,你们果真是朕的好臣子,既然你们说苟宰于国有功,只是口误可以原谅,那刘一文铲除刑部蛀虫张狗蛋,是不是大功一件啊,他相信了两个年轻人,是不是也可以被看成只是失误呢?”

“这......”

下面开始哑口无言,而董老太监已经开始往台阶下面走了,而宰相也不想承认刘一文没有错,如果他没有错,那民怨的事情就直接被抹除了,只需要朝廷派出军队镇压就可以,想到这里宰相也不得不后悔自己为何会说出这句话。

“老臣相信刘总督也是无心之失,跟老臣一样。”

宰相咬着牙服了软,此时如果不服软,那只怕就很难出皇宫了,刚刚那句大不敬的话几乎相当于谋反。宰相会轻易认输吗?显然不会,只要能把自己的罪责抵消,那些民怨该怎么弄最后还是会怎么弄,只不过无法用民怨来打压刘一文而已,可是宰相迟早要反的,这个民夫最终也不过是为了煽动其他无知的百姓而已。

“朝堂之事怎可如此儿戏,朕念在你们都还在新年的欣喜之中,姑且算你们都还没有反应过来,既然如此,那大理寺和督察院也不用查了,民怨的事情,就由地方县令来平息,昭告天下,这些人的罪行,朕以后不希望再有人有任何不同的声音,谁反对的可以站出来。”

谁能想到原本很难解决的事情,结果就因为宰相一句话,直接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宰相一步错,导致全盘皆输,也只有明眼人看得出来,国主在冒险,在逼宰相造反,可最终宰相还是忍耐下来了,至于刘一文今日不死,正月十五也是死,这就是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

下了朝,宰相头也不回的就走了,刘一文被叫到御书房,而御书房里面还有几位武将,文臣武将的官服是不一样的,看来是要出大事了。

“第一次把你们都集结起来,想必你们应该猜到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了吧?”

那几位武将倒是很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