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吴桥镇私访巡案 雪夜地二杰追凶(1 / 4)

大宋白眉 张渲国 6470 字 2023-01-07

张渲国 原创 2022-12-31 20:30

上回书正说到笑面郎君沈明杰行侠仗义,打跑了抓人的恶奴。

妙人大师千恩万谢:“多谢大侠,闹了半天你就是小七杰之一的笑面郎君沈明杰,失敬失敬。”

沈明杰客气几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乃我侠义道的本分,何况我们还是开封府的办差官,岂有不管之理?”

妙人大师又问:“您那位随行的同伴,他想必也是开封府的?”

“他是我三弟,超水燕子吕仁杰。和我一样都是开封府的校尉。”

“原来如此,你们兄弟俩到此,可是有要事?能帮忙的,贫尼定当尽力。”

沈明杰略加思索:“大师,我兄弟二人,确是来这里查案。却不知道大师为何得罪了那帮恶奴?”

“唉!”妙人大师口打唉声:“沈大侠,如果你们愿意听,请到禅堂,我把始末缘由和你们讲讲。”

沈明杰用眼神看看吕仁杰,吕仁杰点点头,那意思: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咱们吃住都亏了她们,听听也无妨。

二人随着妙人大师进了禅堂,其他几个小尼姑,也都进了禅堂。

分宾主落座,妙人大师这才说:“我们这个寺院,和一般的寺院不同,这是族庙。只能允许本族的人出家,外族弟子不收。我们满寺上下,都是苦命人,不是男人夭折,就是婆家不容,又怕我们不贞洁,就建了这座寺庙,族里的女人都安置到这儿。我们跑也没地方跑,婆家不容,娘家不许,只得在寺庙度此残生。”

她说完了,几个尼姑也泪光盈盈,是啊,她们还年轻,还有大好年华,谁愿意青灯古佛了此残生?谁不愿意找个如意郎君呢?

书中代言这是古人封建,北宋的程朱理学,讲究三从四德,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也要守节等等,甚是毒害了一大批妇女。

妙人大师又接着说:“我们姐妹结伴,不愁吃喝,度此残生也就罢了,偏有一帮浮浪子弟,不时的骚扰。这个知府大人的儿子,也是不学无术,仗着他父亲的权势,胡作非为,不知道谁透漏了口风,说本寺女子个个清秀,他动了歪心思,三番五次派人捣乱,这不?早晨他们还想公然抢人,要不是你们出手,恐怕我们就遭毒手啦。这年头,女人怎么这么难。”

她说到这里,再也说不下去了,几个尼姑,早就哭作一团。

给他们送饭的妙玉说:“昨夜晚间,天寒地冻,我们师姐看你们无处投奔,动了恻隐之心,这才把你们收留,我们认为神不知鬼不觉的就得了,也算做点好事。没想到这一大早,就撞上了黄管家,他回去能不乱传哪?这要是宗族知道我们留宿了男人,我等全都得死无葬身之地。”

沈明杰二人热血上涌,这帮女人太难了,受无赖的气,受宗族老顽固的气,还要受官府的气,忍不住开口道:“各位师父放心,我二人受你们裹腹留宿之恩,定要保护你们的安全。”

妙人止住悲声:“有二位的话,我们就放心了。”

二人不便久坐,告辞离开寺庙,打马赶奔吴桥。

这个吴桥是杂耍之乡,杂耍就是现在的杂技,在北宋年间已经相当发达。吴桥在杂耍界的地位,相当于碧霞宫在武林的地位。它这个地方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杂耍比武,这个热闹可不小,天下的杂耍艺人尽聚于此,可谓是杂耍界的武林盛会。

杂技在华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汉代称为“百戏”,隋唐时叫“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歌舞、杂剧,才称为杂耍或者杂技。

中国最早的杂技节目是《飞去来器》,也就是原始的回旋镖。据说是在秦始皇时期发明的,发展到了宋代,已经发展成数百种节目,什么柔术(软功)、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皮影戏等等。

老房的师父老猴子褚剑时,就是耍猴的高手。

沈明杰和吕仁杰为了查案,来到吴桥,到这一瞅,真是人山人海,把马匹寄存到马棚,类似于现在存自行车的车棚,也挤到人群之中。

俩人顾不上看精彩纷呈的马戏,扣人心弦的魔术,他们的注意力在贼身上。

那位说了,贼脑门上又没刻着字,他们怎么知道?就靠敏锐的直觉和眼睛。形迹可疑的人,只要被他们盯上,十有八九就是贼。小偷小摸他们不管,就找和案子相关的贼。

快到了午时,就盯上一个人,此人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开花帽,身穿一件破棉袄,足蹬一双鳄鱼鞋。什么是鳄鱼鞋?不是鳄鱼牌子的皮鞋,是前头张嘴的破毡鞋子,右肩膀还挎着一个篮子。用一块红布盖着,不知道装的什么。

虽然穿得破,嘴里可是哼着小曲,一步一踱地往前走。他只要走到哪,就会有人往篮子里放东西,他看都不看,惘若无人的看路边的热闹。

沈明杰、吕仁杰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一个“团头”,也就是叫花子的头儿。那位说了,叫花子的头儿不是丐帮帮主哪?

谁规定叫花子的头儿就得是丐帮帮主?大宋叫花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