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年侧福晋?侧福晋万福...”
苏培盛立马上前问安。
年氏微微点了点头,眼神往拿着食盒小太监渐渐远了的背影上望去...
“爷可用完膳了?”
苏培盛闻声无奈的摇了摇头:“爷,近来食欲不大好...”
话音才落,里头就传来胤禛冷冷的声音。
“苏培盛...。”
他吓得一哆嗦,赶紧止了嘴。
眼神往年氏脸上探去,她神色并无变化,径直朝门口走去。
“如梅给主子爷问安,如梅有事想请爷的示下。”
里头沉默一阵。
半晌才传出他低沉的音调。
“进来吧。”
吱呀——
门被打开。
一股茉莉花的清香直扑鼻尖。
书房一角,不知何时摆了几株透着洁白蕊瓣的茉莉。
翠绿丛中藏了些娇嫩。
瞧着倒新鲜。
胤禛一向不喜什么花,她也从未见他往书房里摆过什么稀罕花朵。
年氏缓缓进了门,屋内很冷。
不是指身上,而是从心底里感受到的冰冷。
静悄悄的,即便有着花朵的点缀,也犹如枯井一般,沉寂无生气。
他就在前方的书案前,未曾抬头。
桌角燃了盏纸灯,恍惚的光影将他侧脸映的的昏暗。
“爷...”她唤了声。
他一抬眼,眸子透着些生人勿近的冷漠。
“你身子弱,天暗了也该多歇着。”
胤禛这样的话她听多少遍都不嫌腻,可探上他的眼,却又能觉察出似乎透着些敷衍。
年氏收了臆想,顺着胤禛的眼神,就势坐到了一旁的座位。
“爷,你伤还没痊愈,也该擅自保养身子。”
他从鼻子里应了声:“恩,有事儿?”
年氏点头,轻声回道:“是,眼瞅就是正阳节了,正是进宫贡礼的日子,上回进宫德妃娘娘还与妾说起,想瞧瞧弘时,如今府上又添了小阿哥,德妃娘娘定然开怀。”
她的语调轻柔,缓缓而谈,上头胤禛提着毛笔的笔锋,骤然停了。
“你看着办,福晋身子不好,上次走水...她操劳过甚,也该好好歇歇。”
胤禛说完后,继续动了笔。
洁白宣纸,“静”字跃然纸上。
收了笔,随意丢在一旁,年氏见状,缓缓从座椅上起身,走到了他的身侧。
端详一阵,不觉开口道:“爷的字是一绝,这静字好,这一字,倒叫妾想起苏轼的一首诗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胤禛听后,眼神凝神半响。
才又开口道:“你诗书很通,不像旁人。”
“爷的旁人,是指谁?”
“她性子太倔。”
“妾不知钮祜禄妹妹为何郁郁在院中不出来,想来她也有她的苦衷,如今她也有了小阿哥,进宫去给德妃娘娘问安,侍妾的身份...也是丢了爷的面子,不如...。”
年氏的话,引得胤禛蹙眉,他望着年氏开口道:“你一向少与人来往,更没见你为谁说情?”
“妾不是为了别人,只是小阿哥是爷的孩子,正阳节进宫时,总不能太博了他额娘面子,外人看着也不好看...”
年氏的话没说完,门口苏培盛的声音透着木门徐徐传了进来。
“爷!李侧福晋到了,还带着小阿哥...”
年氏一听立马止了声,缓缓退到了边上。
“爷!妾带着弘时给爷问安了!爷——”
“哇........”
“噢噢噢...弘时不哭,不哭啊,你是想阿玛了对吧...阿玛就在里头,咱不哭啊....”
“哇........”
外头李氏扯着嗓子问安。
混合着小孩子啼哭不止的叫声,苏培盛小心翼翼的开了门,探进了身子。
“爷...这....”
“放进来。”
“哎...侧福晋,里头请吧!”
李氏怀中抱着小弘时,笑着进了门。
可目光才一触及到年氏时,瞬间冷下了脸。
“给爷问安...”
“坐那。”
李氏坐在年氏的身侧,眼神上下打量着她。
一开口:“年侧福晋的身子一向不好,怎的还总出来逛,小心再染了风寒,爷可又要心疼了!”
年氏听了只是略笑笑:“哪里就那么弱不禁风了,之前除夕陪着爷进宫,也是并无不妥,如今养着,便好多了。”
李氏听了半响未做声,眼神从年氏那,缓缓移到了胤禛身上。
“爷,这正阳节,进宫贡礼,弘时可要一同进宫?”
“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