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乱世法家(1 / 2)

“乱世之下,我们需要霸道强横,甚至狠辣。”

阿莱的声音依旧清冷,却字字铿锵有力。

“你从社会学的角度,找到了末世必然会有新秩序的信念,那我也聊聊我的想法吧。”

老三睁着大眼睛,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又看看阿莱,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这趟路上居然还有坦白局?赚了啊。”

张景被老三忽然的乱入逗的忍不住偷笑,阿乐也在这时候,暗中把盖在脑袋上的衣服掀开了一角,偷偷摸摸的露了个耳朵出来。

阿莱微微勾起嘴角,神色淡然: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当时的治世学问,有五大显学,分别是...”

“这题我会!分别是道、儒、法、墨、兵!”老三激动地原地举手。

阿莱笑着看向老三:“那你知道为什么最后是推从‘法家’的秦国统一了天下吗?”

“又为什么,秦不过二世就再次灭亡了呢?”

老三顿了顿,一时间答不上来,正在疯狂组织语言。

阿莱又紧着追问:“当初各国当中,但凡用了第一大显学,儒家思想治国的,不是灭亡就是苟活,可为什么在汉武帝之后,儒家又再一次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治国思想呢?”

老三这下彻底懵了个大圈,挥挥手,一脸无奈:“阿莱老师我投降了,我再也不添嘴打岔了。”

阿莱笑了笑,微微眯着双眼:

“秦孝公元年的时候,河山以东,还有六大强国,也就是齐、楚、燕、赵、韩、魏。那时候的秦国内部既穷且弱,地荒人少,外部又被相邻的魏国打的国弱民穷,只剩下一口气苦苦挣扎。”

“秦人在当时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吃了上顿没下顿,是不是跟我们现在的处境差不多?”

我下意识的摸了一把脑袋上的杂草,又舔了舔干涸皴裂的嘴唇,怯怯地咽了口口水。

阿莱眼眸深幽,静静地回顾着历史:“在这样穷苦的乱世之下,秦国不想灭亡,就只能用法家。”

“为什么啊?”老三好奇地竖着耳朵。

阿莱看了看我,淡淡的笑了笑:“所谓君择臣,而臣亦择君。”

我顿时有点原地懵圈的感觉,心里暗暗嘟囔,阿莱真的是学传播不是学历史或者汉语言文学的?

阿莱看着我狐疑的表情,笑着解释:“从历史上的记载来看呢,简单来说就是商鞅这个人吧,三次面见了秦孝公,三次说了三法。”

“最先说的是道家的帝道德治,也就是在《管子·乘马·大数》中提及的:无为者帝。”

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道家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讲究的是顺其自然,一般不会亲自下场。诶等等,我怎么记得秦孝公好像自己当了道家来着?”

阿莱点点头,做了个补充:“其实法家和兵家,就是道家学说分支的两个打手,法家挣钱,兵家花钱。”

老三听得正起劲,连忙打断我们:“诶诶跑题了!我还想听商鞅剩下的两个法呢!”

阿莱笑着收了口气,继续说道:“第二次他提的就是儒家的王道礼制,也就是那时候所指的以仁义统治天下的政策。”

“而第三次,则是法家的霸道法治,强国之术。”

“当时秦国那种内外皆疲的状态,谈顺其自然,谈礼教仁义,对于那些都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活着的人来说,全都是扯淡,对现在这个世界的人来说,同样扯淡。”

阿莱的眼神逐渐阴沉锐利起来:“商鞅当时问‘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秦孝公说‘吾不能待’。”

“也就是说,按照上古三皇五帝的套路,才能完成帝王之业。但秦孝公等不起,也不想等那几十一百年。”

“老二,老三,你们愿意等吗?”

阿莱直直地盯着我们,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但很多的则是笃定:

“你们愿意就这么孱弱地,日复一日地,在末世里夜夜担心受怕,东躲西藏,苟活一生,去慢慢等待那些人性中的善念,自发团结出新的末世秩序吗?”

“我当然不愿意!”老三大腿一拍,顿时暴起。

我听着阿莱的话,眼里充斥着一丝晦暗和阴沉,片刻,便也盯着阿莱,定定地摇了摇头。

我们的反应,其实早就在阿莱的意料之中。

她今天所说的这些话,定然也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切切实实地认真思考后的决策。

“秦国启用的法家文化,其实是一种赤裸裸的功力主义,一切行为也都是为统治者一个人服务而已。法家文化精于计算而不择手段,高效却残忍,在那些有着礼乐文明基础的国家很难盛行。”

“在我看来,法家其实是作为周代礼乐文化的反叛者出现的。礼乐文化追求的是典雅、宽容、仁爱和稳定,它们适合和平,在战乱和末世,却没有法家这般直接、痛快、高效。”

阿莱怔怔地看着我:“老二,善念、道德固然重要,也利于社会团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