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招聘现场(1 / 2)

他们这次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车间员工的录用。一早来,王清澜就告诉了老村长。

老村长等这一天已经很久,确定了时间后,立马就派人通知报名的村里人。有些性子急的得到消息后,早早的就等在了厂房外面。

午餐后,王清澜也没有休息,让老村长找了一个房间准备招聘。

屋子不大,老村长让人摆了一张桌子三个凳子,很像前世一些企业的招聘现场。

闻声赶来的人越来越多,招聘还没有正式开始,屋里就已经挤的没地下脚了。

屋里的人自然不想出去,屋外的人一个劲的往里挤。即使有老村长在外劝阻,也抵不住这些人的热情,仿佛只要进了屋就一定有活干一样。

要知道这年头找个活干不容易,如今厂房都已经建在了家门口,岂有不争取之理。

王清澜还没进屋,就已经发觉情况不对,为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赶紧让老村长转移招聘地点,先将人带到厂房前的广场上。

好家伙,乌泱泱站了一大片人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似乎这附近但凡能动的,差不多都来了,数一数人头,差不多一百多号人呢。

看到这个场面,老村长着急的直挠头,在他这报名的也没有这么多人啊,怎么就来了这些人呢?而且好些人还是生面孔,一看就不是叶家村的人。

看到这个热闹场面,王清澜略一思考,也就能理解了。毕竟这个时代还属于农业时代,商业,工业,制造业等各行各业都还没有发展起来。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除了种地,还真没有什么可以赚钱的门路。

叶家村近期的变化,早就引起了周围人的关注,自行车厂房的建立,更是瞒不住人。当老村长将车间要找工人干活的消息放出去以后,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周边的村落。

亏得王清澜他们今天来是临时起意,如果提前几天通知老村长,来的人会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老村长看着这些人,头痛不已。车间的确需要人干活,可也要不了这么多人啊。但这些人已经来了,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要如何拒绝才能不伤了和气呢。

老村长下意识的向王清澜投去了求助的眼神。不知什么时候,这个六岁的女娃在她心里已经有了别人不可替代的地位。

生产线马上要开工了,如果此事处理不当,得罪了一些心眼小的,保不齐以后会出什么幺蛾子。

老村长不禁暗怪自己,做事考虑不周,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不知不觉间,老村长原本就不多的头发,又被他挠掉了好几根。

先不提老村长为了这些人又挠掉了多少头发,王清澜却觉得这是个宣传自行车的好机会。

她让赵大师骑着自行车在众人的注视下,围着广场溜了两圈,还炫了几个漂亮的车技,看的众人一片叫好声。

“诸位叔叔伯伯,婶婶姐姐们,这就是叶家村今后要生产的东西。这个东西叫做自行车,大家说,这个自行车比镇上那些大户的马车比怎么样?"王清澜拍拍自行车大声的问着。

"好",围着的人很给力的回应着。

"自行车不用马拉,不用人推,只要我们有腿就可以骑,关键它的速度一点不比马车慢多少。以后我们骑着它到镇上逛个集市买个东西,最多只要半个时辰,人还不累,大家说好不好"王清澜接着介绍着。

"好",围着的人两眼放光。

"自行车虽然是玲澜车行发明的,但它的出现将会惠及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它不仅可以自己骑,还可以载人载物,方便我们的生活。而且,我们玲澜车行还会推出更多更好的交通工具,比如适合商人使用的拉货车,适合孩子们用的玩具车,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手动车……"

"唉,澜澜丫头,你说的这么好,这个叫自行车的现在多少钱啊?"有人忍不住的问到。

"目前因为成本与制造工艺的限制,自行车的价格略微高了些。但是……"王清澜将站在一旁的赵大师给拉了出来。

"大家看到我身边的赵大师了吧,他就是我花高薪从外地特聘过来的专业人员,有了他的加入,自行车成本将会大大降低。

我们的目的是让所有需要的人都能花钱不多,却能用上更好更实用的交通工具。

大家想想看,若干年后,人人骑着自行车,从村子到镇上,从镇上到县里,从县里再到京城,这个场面该有多么壮观,关键他们骑的自行车是从我们叶家村生产出来的,大家是不是觉得很骄傲。"随着她的话音,叶家村的人都下意识的挺了挺胸膛。

"而且我们需要的生活物资会随着交通的便利而越来越多,价格也会越来越低。

比如原先只有在京城才能买到胭脂水粉,有了自行车后,在县里,甚至镇上就可以买到,而且价格不会比京城高很多。

再比如老爷们非常喜爱抽的好烟叶,以前只能到县里或者州里买,但有了自行车后,我们的镇上,甚至村里都可以买的到,而且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