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影落池中(1 / 3)

“这是我照着李大夫的身形尺码来做的,我看他平时素来喜欢穿这些棉麻衣服,何况这山上比下面凉些,我闲着没事,为他赶制件棉夹服,说不定过两天我走了,就没空再做了。”秦母笑盈盈地说。

“李大夫他不缺衣服的,现在外面什么样的衣服是买不到的,你何必费这些精神呢?你只顾养好身体就好了。”秦玉劝解母亲到。

“外面买的哪有自己做的熨帖暖和呢,何况我来这些日子,李大夫精心为我治病,如今我身体也的确见轻许多,我做件棉衣,就当是报答人家了,秦玉,你可要记住,做人得有感恩之心呐!”秦母语重心长地说。

“我记住了,妈,来我帮你铺棉花。”秦玉边说,边将母亲准备好的棉花一层一层铺到裁好的棉布之上。

母女俩这边正缝制着棉衣,就听隔壁传来李遇诵经的声音,虽隔着墙壁,却听得他嘴里振振有词地念到:“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这是药师佛十二本愿经里的内容,药师佛曾发十二本愿,李遇嘴里念的是第二大愿的内容。母女俩说着体己话,边说边缝,不大功夫,这无袖夹棉坎肩便渐渐有了样子了。

不多时,李遇已在隔壁诵经完毕,走到秦母这屋里来。

“李遇哥。”秦玉站起身打招呼。

“你过来了。”李遇笑着问道。

“嗯,下班后来的,你来看,我妈在做什么。”秦玉引着李遇走过来。

“这是给谁做的衣服?”李遇走上前去,用手拂了拂那件夹衣问道。

“天凉了,早晚穿着护身子,暖和呢,来,试一下看看合不合适,不合适我好再改一改。”秦母边说,边将那未缝完但已经成型的夹衣领起来拿给李遇试。

“这是给我的?”李遇受宠若惊地问道,边问边不由自主伸过胳膊来试,别说,这一试,大小肥瘦都刚好合适,仿佛量身定做的一般。

“感觉怎样?”秦母试探地问道。

李遇望了望秦母,又看了看秦玉,好久好久说了两个字:“暖和!”

母女两人听了一阵开怀大笑。

李遇脱下来递给秦母,秦母赶忙借着灯光赶着最后几趟没缝完的针脚,她约莫再半个钟头的功夫就能缝好了,今晚交给李大夫,他明天就能穿了。

秦玉倒了茶递给李遇,随口问道:“李遇哥,你刚才在隔壁念经似的叨咕什么呢?”

“你说对了,我在教我的病人诵经。”李遇喝了口茶,回道。

“诵经真的能治病吗?”秦玉不可思议地问到。

“我问你,你可知这芸芸众生,病从何来呢?”李遇答非所谓,反问秦玉到。

秦玉摇摇头,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你不听古语常说急火攻心、积郁成疾、病由心生、气乃万病之源之语吗?可见恼怒、郁闷、生气、无故发火都是能导致疾病缠身的渊源,恼怒、郁闷、生气、这些是什么?这些是人的情绪,是一个人的心情,可见一个人的心情不仅决定了他是否快乐,还可以决定他的健康与否,有无疾病,这其中的道理便是,一个人心绪不平则气血失和,气血失和则流之不畅,时断时续,时积时郁,久而久之形成淤堵、顽结,乃至行程堵塞中断供养,导致脏腑功能减退衰竭,乃至积郁而成肿瘤这都是有所可能。而诵经为什么可以治病,其实经文并非能医病,它所医的其实是心,既然病由心生,则心病乃万病之源,而经文皆是传达平和之意,它多暗示人们摒除邪念、欲念,静心,净身,修身养性,最终达到自然合一的境界,所以,时常诵经可摒除杂念,净化身心,久而久之,则心绪平和,而心绪平和则气血平和,气血平和则血液畅通无阻,如此,身体内守外固,疾病何以侵,何以患呢?”李遇不紧不慢,一一道来,仿佛深有道理。

秦母听来,虽是一知半解,但就是感觉头头是道,不禁连连夸赞不已。

秦李两人又叙说半日,天色已晚,秦母手里的针线也打了结,李遇的夹衣已经做好。

秦母将它递到李遇手里,李遇抱着棉衣连连感谢,一阵感激退让后,李遇离开了秦母的房间。

他走到院落里来,月牙冷冷清清地挂在半空,秃落了叶子的树枝影影绰绰、枝枝蔓蔓地漫在夜幕下,仿佛是夜幕上的涂鸦,四周冷清地只能听到阵阵山风的声响,他将那棉衣捂在脸颊上,一股带着母亲味道的融融暖意从鼻孔里传遍了全身,他从小不曾见过母亲,更没有穿过母亲缝制的衣服,这一刻,他高大而魁梧的身躯竟如孩子一般瘫软下来,那直撼人心的暖意在心底荡漾着久久不能褪去,两颗大大的泪滴打湿在刚刚缝制的棉衣上,他望了望夜空,仰着头大踏步向后院走去。

当晚,秦玉留宿在半山堂陪母亲,第二天醒来时,天色已经大亮,她匆匆忙忙起了床,随便喝了两口母亲熬好的米粥,背起包下山去了。

她紧赶着来到办公室里,一下子怔在门口不敢进了,她发现办公室比平日了显得亮堂了许多,再细看,上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