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小卖铺的雏形(1 / 2)

苏母和苏父晚上来苏和顺家里问他们两口子明天去哪里进货,他们来帮忙。

这怎么可能敢让他们帮忙,那不就暴露了么。但是杨秋禾转念一想,明天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呢,再次凭空拿出来那可就真不好解释了。

最后杨秋禾说:“爹娘,你们明天辰时初在村口等着我们就行,我们赶着驴车把东西拉回来。”

苏父苏母觉得也行,苏父道:“那行,明天我也把你大哥叫上一起帮你们卸货。”

“行!”

第二天一大早,苏和顺跟杨秋禾带着苏悠悠一块儿赶着驴车出去了,发觉没人跟踪后他们便赶着驴车去了山脉的另一个方向,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把需要的年货在商城里买上,又在外头转悠了一个时才回村。

一到村口就看到了苏家二老和苏和平在等他们,苏和顺赶紧下车让苏家二老坐上去。

谁知苏父很生气的说道:“我才五十岁,有的是力气,走这几步路还用到坐驴车了?”

这……在这个时代六十就算是高龄了,所以五十岁的苏父还真算是老年人了。

苏母可不像苏父那样傲娇,她可是很知道不能拂了儿子的好意的,她不理会苏父,自己爬上了驴车。

苏父看见苏母上了车哼了一下,抬脚率先往苏和顺的家里走去。

苏和顺赶着车也不敢走在苏父的前头,就在跟在苏父后面慢悠悠的牵着驴车。

苏悠悠见苏母上来了,慢慢的挪到苏母背后抱住她,嘴里甜甜的说:“奶奶,悠悠好想你呀!我给爷爷奶奶买了礼物!”

苏母转身把苏悠悠抱到怀里问:“什么礼物呀!”抬手捏了捏她的小鼻子。

苏悠悠耸了耸鼻子说:“等会哦!”

伸手就在怀里掏啊掏,拿出了一块儿红布,一打开是一个银镯子,上面刻着繁复的花纹,苏母拿在手里一掂,发现镯子很重,一看就不便宜。

苏母虎着脸转头对杨秋禾说:“怎么这么浪费钱,有钱咱们也不能那么花啊,照你这么花你卖方子的那点钱能花多久?”

杨秋禾知道苏母是怕他们家再回到以前的日子,她拉着苏母的手说道:“娘,这么多年您也辛苦了,现在我们家有这个条件最先要做的肯定是孝顺您啊。”杨秋禾转身在身后的一个小包袱里掏出了一个石楠根材质的烟斗放在了苏母的手里说:“这是给爹的礼物。”

苏母刚张口想要说让她把这些东西都退了,杨秋禾率先一步说道:“你和我爹不收的话,就是我们的不孝,那以后你们也别来我家帮忙了。”

在这个时代孝道大过天,如果父母去世家中的孩子是不允许参加科举的,必须孝期过了才能参加。

再加上杨秋禾说不让帮忙,苏母只好收下这两个贵重的礼物,紧接着说道:“明天的年夜饭要回家吃。”

杨秋禾一口答应下来。

其实这两个礼物都是苏悠悠提议给爷爷奶奶买的,苏和顺和杨秋禾还真没想起来这事儿。其实苏大哥苏大嫂都有礼物,只不过没有苏父苏母那么贵重罢了。

苏和顺一回到家,村里人就全都来了。

今年托了苏和顺一家的福,过年有了余钱,多多少少都能买点肉回去包饺子。家里有怀孕的就买了些红糖,有孩子的还给孩子买了点麦芽糖。

虽然今年闹了灾,但是日子可比往年要好上一些。最主要的改变就是人人都有新棉袄,这个冬天大家都能出门串门了。

下午的时候苏棣华和苏念恩回来了,一回来就发现家苏棣华里都是人来人往的人,他们俩挤进去一看,好家伙,这么老多东西零零散散的摆在地上或者桌子上,桌子不够用还从隔壁冯兰花家借了两个桌子摆东西。

看苏和顺和杨秋禾再加上苏和平都忙不过来,苏棣华就拉着苏念恩帮忙。苏父苏母不识字,又算不明白账,只能让他俩看着别人别偷东西。

在苏和顺家吃完饭后,苏父苏母就带着儿子孙子回家去了。

晚上一家人围在炕上数钱,最后的结果是今天一天就挣了十两银子,在一个小小的村里,这可真是不少了。

苏悠悠一看赚了这么多钱,她就想把这个小卖铺开下去。

苏棣华说:“明天就是年三十,所以今天置办年货的人多,才能赚到这么多钱。但是往后肯定是挣不到这么多钱。”

苏和顺说:“是啊,如果继续开的话,肯定是要有人干,但是往后我和你娘都要忙办作坊的事儿,你哥又在上学,你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苏棣华不想苏悠悠失落,便提了个意见:“你可以找几个信任的人帮你,也可以选择一天只有某个时间段开。”

苏悠悠一听这话就开心了:“人我有啊,绝对忠心,每天少练一个时辰就能开店了,挣钱了还能给我的小弟们开工资。”

苏棣华疑惑了,小弟?

苏悠悠就巴拉巴拉的把这段时间她干的事儿给说了,而且还说她准备开宗立派,等过段时间他们练功有成后就自己盖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