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苏悠悠的小队伍(1 / 2)

柳华说先赊一千件,等卖完再给苏和顺钱。

他觉得柳华人很不错,再加上以前他帮助过苏家不少,觉得他还是可信的。

最后柳华当场写下了欠条。其实苏和顺觉得不用写欠条的,但是柳华坚持。这也让苏和顺更高看他一眼。

转天柳华就带着苏禾苗和那一千件棉袄回了镇里。

这可让村子里的人都着急了。他们可知道,一共五千件,给他们发了六十多件,现在柳华又带走了一千件,那也就是说只剩下三千三百多件了。这能不让他们着急么,再来几个大手笔的,他们可就赚不到钱,做不了善事了。

杨秋禾得知他们的想法后笑了很久,原来这帮人这么可爱。

算术培训一共用了六天,在他们都通过测试之后就可以上岗了。

小年这天一大早,去卖棉袄的队伍就集结在苏和顺家门口。一共是十组,八十个人,每个人挑两个村子就是二十个村子,也就是说已经把整个县城的村子都覆盖了。

每个队伍都是进行的先拿货晚上给钱模式,也就是说他们不用本钱就可以做买卖。

但是每个队伍都有人带钱来了,先买了几套后再进行拿货。杨秋禾不解为啥给一部分钱,谁知人家说给钱的是拿回去自家人一人一套穿着,剩下的才是拿来卖。

苏悠悠对杨秋禾说:“这群人还真是公私分明。”

杨秋禾则是说:“他们这叫淳朴。”

二十个男人陪着女人们浩浩荡荡的去卖棉袄棉裤了,剩下的四十七个男人们继续在工地上盖作坊。

有了棉袄,小孩们也都出来玩耍了,他们最先来找的就是苏悠悠,以前苏悠悠可是他们当中最聪明的,听大人说现在苏悠悠都会写字了,他们更觉得苏悠悠是最厉害的了。一群孩子呼呼啦啦的跑进苏悠悠家的院子找苏悠悠,让她讲写字好玩么。

这可把她头疼坏了,叽叽喳喳的好像一群不会停的燕子。苏悠悠小眼睛一转,主意这不就来了。

她带着二十多个孩子呼啦啦的去山脚下捡了很多树枝,找了块儿没有被踩过的雪教他们写字。这群孩子一开始学一二三的时候很认真,可是从四开始就有很多孩子记不住了,学到六的时候就有人不学了,自己跑走玩去了。剩下能跟苏悠悠学到十的孩子只有六个。其中女孩儿就有四个。

苏悠悠把他们六个带回家后问:“你们为什么不跟其他人去玩呢?”

大一点的男孩说:“我想学写字,这样我就能去镇上干活挣钱养活我娘了。”

苏悠悠知道他,他是个遗腹子,名叫华生。一个寡妇带着个儿子也不容易,今天她还看见他娘在卖棉袄的队伍里呢。

另一个男孩跟其中一个女孩是亲姐弟,他们无父无母,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男孩叫苏子石,今年九岁,女孩叫苏桂花,今年十二岁。

他说:“我想学写字,过两年也能跟着队伍去卖棉袄挣钱了。”

他姐姐也跟着说:“我想识字挣钱养活我们自己,以后报答村里的人”

这还是个有志向的。

另一个十二岁的女孩说:“我要立女户招赘,多学些字,以后做买卖不能被骗。”

这人苏悠悠也知道,她是苏家一对无儿无女的老夫妻收养的,名叫苏小草。她以前从来不跟他们玩儿,总是在家里干活。今天卖棉袄的队伍里也有那对老夫妻。

另外两个女孩儿的答案则是出奇的一致:“因为我们是好朋友啊,跟好朋友在一起就是最好玩儿的啦。”

苏悠悠想起来原来的苏悠悠跟她们的确是最好的朋友,她们仨都同岁,一直都在一起玩。

其中一个就是隔壁冯货郎家的女儿,名叫冯兰花,他们家是逃荒过来的外来户,一家五口人,她上面有两个哥哥,所以她在家也算是受宠的。

另一个女孩是村长大儿子苏大齐的女儿苏明月,她家只有她一个女儿,她娘到现在都没再生个儿子,总被村长媳妇骂,连带着苏明月都挨骂。好在苏大齐不嫌弃她们母女,总是帮她们对付他娘,苏明月长大些就跟个小辣椒似的,每次她奶骂她妈,她就冲上去保护她妈,也总跟她奶奶呛话,虽然不至于做出骂她奶奶这么不孝的事儿,但是说话也不好听,真真是她奶奶的翻版。

苏悠悠明白这些人坚持下来的原因后就带着他们去了杨秋禾之前的算数培训的仓房。

苏悠悠让他们排好队,之后说:“你们愿意跟着我么?我当老大,你们都听我的安排。”

苏桂花问:“你能带我们挣钱吗?”这才是她最关心的问题。

苏悠悠回她:“能,我能带全村的小孩儿挣钱,你们就是带他们挣钱的头头。”

一听这话其他人也是面色一喜。

苏华生问:“会干坏事吗?”

“不会。”个屁,等上了贼船,干什么就不一定了。

苏悠悠转头问其他几个人:“还有问题吗?”

冯兰花说:“你干啥我干啥,我们是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