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之战中,东夷人军率精锐骑兵一万五千以及步兵十万之众,反被我军一万余人,杀的是丢盔弃甲,落荒而逃。那么在这次战役中,你觉得我军的制胜点是什么?”
河口村,江府的书房中,萧尤在认真地辅导江鱼儿功课。
此时,江鱼儿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桌上的沙盘,一旁的书桌上,落着三本厚厚的笔记,里面满满当当的内容,正是他这几日认真攻读的结果。
见老师问自己,江鱼儿不假思索地回答:“取胜的原因,是兵种间的克制与应敌的战术战法。东夷人善用骑兵,虽有步兵十万之众,但并没有全部展开,而是以骑兵为主的战法进攻。他们的铁浮图,每三匹马之间用皮索相连。人马皆披重甲,攻坚能力强,采用堵墙而进的战术,主要用于正面冲击,而拐子马则用于左、右迂回的方式,策应铁浮屠的进攻。”
顿了顿,又说:“虽然他们装备精良,但还是被我们精忠大帅发现了破绽,大帅采用骑、步两军配合进攻的战术,打乱了敌军的阵型,由于铁浮屠是重装骑兵,行动稍慢,他们的马腿关节和骑兵的脖颈处无法进行保护。于是便运用步兵使提刀,大斧先砍马腿再砍人身,铁浮屠一马倒地,连着的二马也会跟着倒地。东夷人的骑兵一乱,后面的步兵也就跟着乱了,再加上大帅手下个个骁勇善战,在铁浮屠相继失败后,人们奋不顾身的向前斩杀,东夷兵士气大减,没有再战的勇气,只能排山倒海似的败了下去,大帅就是通过这种战法,以少胜多战胜了敌人。”
江鱼儿在滔滔不绝的讲述时,萧尤一直凝视着面前这个进步飞快的少年,欣慰的脸上眼窝中隐含着些许泪光,随着他的话语,脑海中浮现起当年跟随大帅一起杀敌的场景,直教人触景生情。
直到对方把话讲完,萧尤这才稳了稳心神,随后语气平和地说道:“进步的很快嘛,不过除了兵种克制,战术战法外,还有一点是我们不能忽略的。”
“烦请老师指教。”
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江鱼儿对这个看上去其貌不扬,但又学富五车的老师,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与他对话也都是毕恭毕敬,尊师重道的口吻。
萧尤轻捋胡须,扭头望向窗外明媚的阳光说:“除了战术战法,更重要的就是面对战争的勇气。景国发动的郾城之战,是一次斩首行动,他们趁着大帅兵力分散之时,直插郾城,想要摧毁我军的心胀。而我们的精忠大帅,在面对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时,并没有选择守城待援,而是选择果断出击,从正面迎击敌人,这超乎寻常的打法,打了景国一个措手不及,从战术上先击溃了东夷人的心理防线,这才是战争的根本。而类似于这种战争,历史上还有很多,早在三国时期,张辽就是抓住了吴军撤退的空挡,亲率八百人,击溃了孙权的十万大军,所以说,除了兵种配比,战术战法外,勇气也是能左右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
听着老师的话,江鱼儿沉默思考了片刻,然后脱口而出道:“我明白了,先生想要让学生学会的是亮剑精神。”
“啥?”
萧尤闻言一愣,因为他从来没听过这个词汇,便问道:“何为亮剑精神?”
亮剑这两个字,是江鱼儿在敬老院时通过电视知道的,不过当时的他,是一个完全生活不能自理的人,自己想看什么,完全取决于护士李莹想看什么。所以他根本就没看全过,当时对这两个字也没有什么体会。
而今天,在听完先生刚刚的话语后,这才心有所触,深刻认识到了这亮剑二字的含义。
江鱼儿当然不能向萧尤讲李云龙的故事,所以只能凭记忆中的一些台词,掐头去尾地解答说:“这个亮剑精神啊,好比说有一个剑客,在遇见天下第一剑客时,他明知自己不是对手,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失败了,也虽败犹荣,不能因为对手强大,就怕了他,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敢于亮剑,就是先生适才讲的对战争的勇气。”
听完他的解释后,萧尤捋着胡须轻轻点头。脑中细细品味着亮剑精神四字,并发自内心的认同这四个字,觉得非常有道理。
然后,萧尤说:“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下午放假,这几天一直攻读,你也该散散心了。”
“哦,谢先生。”
江鱼儿怕他因为亮剑二字,继续深究下去,如果一再问自己,那么绝对有漏陷的可能,于是深施一礼后,立刻跑出书房。
萧尤看着他快速离开的样子,以为对方是想早点出去玩,低声念叨一声:“孩子就是贪玩啊。”,随后便继续研究着亮剑与兵法之间的联系。
且说江鱼儿跑出了江府,正好看见何聪向府门走来,便惊奇地问:“咦,你怎么回来啦?我还想去武堂找你呢。”
何聪答:“师父一连传授了我几天武艺,他觉得有点累,下午就放我的假了。”
自从上次胡康被打后,何聪只身勇战三名大汉的事迹便在村子里传开了,武堂的众弟子们也都对他另眼相看,胡勇更是将他当成自己弟弟的恩人,对他关怀备至。
后来江烁回来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