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 老人很懂事(2 / 3)

两讫的法子,本以为他们无非是拉高单价多收些定金。这样一来,其实对与他们的资金压力事非常大的,而王平安拢了几万石粮食,怕是这边的粮食都被他扫清了。想再通过别的渠道收购,就只能被高价宰杀了。“莫不然要找孙家、赵家参一股?”他想着,可那也只能是让人回去禀报之后才能做决定啊。现在只能先答应下来了,先把货留住,剩下的再想办法吧。

他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虽然对我们压力很大,可还是得感谢几位少爷的仗义相助,老朽就却之不恭了。”说着掏出几张有着赵家的画押银票说道:“这是十万两银子,

立兑可取,就当是第一单的运费与定金,还请敬思少爷尽快启程。”又指着刚才“言语失当”的管事说道:“小范,会跟敬思少爷一块儿回去,他会为您指路。”

“小范”闻言也赶紧低头说道:“小的刚才说错了话,还望敬思少爷大人有大量,小的定然不敢坏了少爷的事。”

王敬思“哼”的一声,示意自己不会与他一般见识。

王文正见大事以定,便起身道:“既然这样就散了吧,处叔很久没回来了。若是有空,我让人陪你到庄子转转?”

王处起身谢绝:“谢谢文正少爷的好意,老朽心领了。还有正事没办完,等一切妥当之后,再麻烦少爷不迟。”

王文正“嗯”了一声,就离开去忙自己的了。此时王平安却好像对“银票”没什么信心,让王处带人去把银票变成现银才进行下一步。王处“无奈”,只得把银票递给“小范”,让他领着人去赵家换现银。

王敬思刚想离开,就被王平安叫住说道:“老五别走,还得有事跟处叔商量呢。”

王处有意无意的感觉到王平安有意支开“小范”,便说道:“贤侄,文正少爷,不在合适吗?”

王平安“义正言辞”道:“那边能派处叔来,想必,应该最合适的人选吧。”

两人笑得王敬思云里雾里,只见王平安说道:“若是银钱上有些困难,我们可以想想别的法子。”

王处表现处很感兴趣的样子,说道:“还请贤侄赐教。”

王平安瞅了王敬思一眼,“比如老五最近总跟我絮叨,这个不趁手,那个用的都不能再用了。您也知道他的脾气,哎,惹不起,我只能这么听着,您一来,我寻思咱与李家的关系不错,这点事还不好办?”

王处又开始“为难”了,“支支吾吾”地说道:“贤侄,您要知道,敬思少爷需要的东西,多少都犯点忌讳,哪怕李家山高皇帝远的,也是不方便的啊。”

王平安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遗憾道:“是嘛?我寻思处叔在草原经营多年,怎么着也会有些门路。”一旁的王敬思此时哪里不知道王平安的意思,又开始闭目养神起来,就等着什么时候能找机会推他一把。

王处面色阴晴难定,毕竟有些东西由他“出手”确实太犯忌讳,可若是真能抵上高价,却也能解燃眉之急。毕竟这十万两已经是两边在最后与北地有关的资财了,从北地运银过来不一定要多久,中间风险也太多了,此时他陷入两难。

王平安见状便抛出第二个“包子”,他咂摸咂摸最说道:“处叔,你知我为何想要把你那同伴支开么?”

王处无奈道:“贤侄想来是看出来他是那家的人了吧?”

正在编瞎话的王平安,好似久旱逢甘露一般抓住话头说道:“也不全是,主要是跟我做买卖都会有个好处。而这个好处我只想给处叔,无关的人嘛……毕竟您与林伯也是老相识。”

王平安又说道:“处叔,这十万两啊,我们人吃马嚼的成本估摸着也是够了,这就有了五万两的空闲。”

王处对于“某些事情”是见怪不怪的,王平安之前那般表现,一看就是个“懂事的”。毕竟有时候这样有利于双方建立信任。五万两可是个大数,王处知道不会都给自己,他也不言语只等着下文。

王平安见他面色不变又说道:“四房肯定是碰上了个豪客,不然哪里会做这么大的买卖?所以想来让那些豪客弄些家伙应该不难吧?就算那豪客奉公守法,想来处叔在那边也是有些朋友的。说实话,那五万两银子,我一文钱都不想带回来。老五,我们要带多少弟兄去?”

王敬思闭目答道:“也就带个二百来人吧。”

王平安笑着说:“处叔,这个行市我就不懂了,这二百来人的家伙,得多少钱啊?”

王处心道:“好大的手笔!北地战事少且没什么工匠,在三卫那边,哪怕配上手弩一套家伙事也过不百两银子。一来二去就要给自己两万两银子吗?”

王处缓缓道:“忙我倒是很想帮,就怕不方便啊。”

王平安劝道:“哎,其实吧,我觉得你若是跟着老五一起回去更好,您也熟悉道路,再说路上若是那“小范”再惹恼了老五,你也知道他那急脾气。”王敬思闻言又冷哼一声,表达自己的不满。

王处见王平安已经为自己找好了理由,便说道:“如此,老朽就不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