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章 家中(1 / 3)

王平安因一时的懊恼并没有察觉,为何当日自己的判断有这么多的纰漏还有那样一群人听得津津有味儿呢?因为在某些方面“异常幼稚”的王平安给她们解释清楚了很多现象,可以联系自身所发现的事得以推断出某个结果,对于“心系天下”的人来说,这就是最锋利的武器。送来五百两银子的赵清欢是,当日信心满满的袁媛也是。

这些日子袁媛一边为自己的东里府招揽人才,一边关注草原那边的“局势”。祖母早已不问外事,那几个“狠舅奸兄”的又属实入不得眼。袁媛只得与一念道长探讨王平安的“观点”,好在一念大师虽然是方外之人却也博学多闻,袁媛偶有疑惑也能从他哪里得野史中的相关印证。月余一念道长就为她祖母调理完毕,虽然因玄真等人多年未见的原因逗留多日,可过了年便怎么也得走了。临行前,一念对她说道:“这些日子你我引经据典,已然是验证了那日王小友的正确,你胸中丘壑寻常男子也是比不得的,公心与私心就只能靠你自己衡量了。”玄真道长也胡乱给她打了几句气也一同离去了。好在没过几日,便在庙中遇见一个“坏和尚”。

这人姓姚,名斯道,本是个读书人可惜没有投靠的门路,就去做了道士。学过几天驱鬼辟邪的骗钱法门,可惜被人拆穿不得以才在燕海的清水寺出家混口饭吃。一番接触下来袁媛看他有几分见解,便招揽到身边做谋士。这姚斯道倒也有些本事,这些日子不仅帮她笼络了几个“奇人异士,”而且府上也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条,只是不知为何他的头发却是总也不见长,外人便在背后称他为“姚和尚”。年过四十却气宇轩昂的他对此并不在意,并戏言道:“总比叫姚秃子好些”。

这一日,袁媛正在东里府的后院中喂鱼,就听下人禀报道:“小姐,姚先生来了。”

“快请。”袁媛不慌不忙的撒着手里的鱼食,东里府旁有一处温泉,常年有泉水涌而出。连带着东里府中的鱼池便是到了寒冬腊月也不会结冰,袁媛在府中平日里最多的消遣就是投喂锦鲤。

没过一会儿,就见姚斯道走过来说道:“小姐,有消息说您关注的北地王家有人在燕海采购大量的瓷器。”

袁媛皱了皱眉,问道:“哦?来的是谁啊?”

姚斯道回复道:“来了两个人,一个刘小莫是王家的家生子,原先都是在暗中帮忙,不知道为何这几日突然开始在外面抛头露面了。还有一个叫陈庆,他是江南人士,半年前犯了事才来到北地。一个月前过境燕海时关注了一下,不过随即那人就去了青城便没有再留意了。”

袁媛又问道:“这两人与王老九有何关系?”

姚斯道说道:“我们在青城的人说,刘小莫这几次露面王老九都在场,陈庆也是与王老九同乘过一辆马车从青城观返回青城的。”

袁媛一把将手中的鱼食都撒进水中说道:“你的意思是,这两个都是他的人?”

姚斯道肯定道:“是的,因为我们的人还打听到,那刘小莫好像是之前在王家内部不得志的一方,陈庆更是与王家那几个有名的义兄弟毫无联系系。”

袁媛啧啧称奇:“有意思,有意思,姚先生,你说这是王后有意拿他在王家搞平衡呢?还是不得志的一派主动投靠呢?”

姚斯道则插话道:“亦或者,王老九与那一派不过是抱团取暖呢?毕竟听您的叙述,若是没有他之前那副真知灼见,以他的本事莫说入赘王家、便是当个门客都是远远不够的。想来他入赘王家或许引起当权派的不满。”

袁媛哈哈笑道:“也是,虽然王后在王家说得上说一不二,可也不会事事如意。听闻她那几个结义金兰都是了不得的英雄人物,哪里会看得惯王老九那边惫懒的人物。说不得王后自己都有几分鞭策敲打的心思。”不过随即又说道:“王后那般关切,就算百般捶打也不会让他从手心里飞了的。”

姚斯道闻弦知意,说道:“小姐放心,我已经又寻摸了两个好手去盯着了。”又停顿半响说道:“今日二房那边来消息了,问咱们草原的买卖用不要参一股?”

袁媛挑了挑眉十分平静的问道:“您的意思呢?”

姚斯道沉声道:“我觉得还是参与的好,一来却是所获不菲,二来么,所有人都没做好准备,你不参合也会有别人参合的。”

袁媛不耐烦地“嗯”了一声,吩咐道:“既然如此,就按先生说的办吧。”

姚斯道知道袁媛对袁家的事都是兴趣缺缺的,别的闲杂事也就不召她烦心了。见她这般百无聊赖又说起了探子在青州城发现的趣事:“青城那边现在又流行起一种小吃,把羊杂大锅炖煮做汤,非常美味没有膻腥味儿。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一开始便开了五个摊子,还垄断了周围的进货渠道,一开始就做了吃独食的打算。”

袁媛闻言一笑:“姚先生,我真不是知道该说您什么好啊?以前我整日都是这般,哪里需要别人帮我强打精神?终日无趣,便不活着了吗?”

姚斯道也笑道:“小姐冰雪聪明,哪里需要我这等俗人激励。您可知道这份买卖的管事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