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约一念(1 / 1)

小妖领着老九就去找林老成了,林老成得知他得了失魂症也是觉得有些奇怪。得知王后已经为他“看诊”过之后,便不再多问开始带着老九熟悉内务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王后等人越发觉得这位新来的“三管家”肯定出身豪门大阀,要不怎么会对生活起居有如此高的要求。毕竟,一个人再怎么失意,可生活习惯就像肌肉记忆,一般人是改变不了的。王家已经是北地首富,虽然比不上江南大户,可也比京中一般的达官显贵也是不差的。头几日这位茶饭不思、油盐难进时,众人只当他患了“失魂症”忧虑之下哪里有胃口。直到第一次领了例钱之后,他让小妖、老七带他去了市场、药铺之后,回来的款待了两人一顿。众人才从小妖口中知道,这位“三管家”,只是单纯的觉得难吃罢了。不过他做的东西确实新奇,就连王后、林老成这两位在大周朝“吃过见过”的主儿,也是啧啧称奇,毕竟他用的几味药材,此前时没有人想过用作香料。虽然他的例钱用于解馋来说是绰绰有余,可是这位在下人眼中“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三管家还是不太高兴,因为每次有人出差回来,就要他准备此火锅解解馋。

自二房分家已经过了三月有余,这日一早王大岚就来书房找王后商议。小妖刚给他端上茶,他便说道:“几年来四房开拓西北,最近也见了成效,二房去草原之后发展也还可以。这些日子我也在为四房子弟考虑,我想四房举家搬至宣城,一来为王家开枝散叶,二来乱势已显,咱们这一大家子人押注一地,属实不智啊。”

王后闻了闻茶香,抿了一口茶后问道:“四叔公想法不错,可是玄策这边刚拜入一念道长门下,四房以后说不得以后要他来接班,这要是举家搬迁……”

王大岚也喝了一口茶,笑道:“玄策在北地就请家主费心了,再说他前几日来信,说他近期可能陪恩师一念道长云游历练,我们在不在北地,不碍事的。”

王后“哦”了一声,看了眼正在书房外花园遛弯的老九,又对王大岚说道:“三叔公老成持重是王家之福,您有此意,王后心中满是欢喜。你有什么需要直接跟林伯沟通就好,初到西北苦寒之地大不易。我看就这样,虽然距离年关还有两月,但是这年底分红的例钱还是让人给您送过去。”

王家旧例,不参与此条线路行商、经营的是没有例钱的,王大岚深知那有什么意外之财,果不其然王后随后道:“老九的事,您也知道,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要不您跟玄策说说,让一念道长看看?”这几日,王后的内劲终于平息下来,二房分家引起的波澜也被她捋顺。关于这位对她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好处的“三管家”,也该跟一念老道聊聊了。

王大岚自是不知道王后、老九、一念之间的弯弯绕绕,一口答应,就回去让人收拾细软了。

王大岚走后王后端着茶看着正在喂鸟的老九,这位“三管家”也是个奇人,没事的时候不是在书房外的花园遛弯,就是拿些剩饭在王府的侧门喂流浪的猫狗。也许是喂出了经验,现在已经开始在庭院中间的空地喂鸟了。当他手中有食时一抬手就有各种小鸟落在手上,小鸟吃食时哪怕他从旁边走过也不会惊起飞鸟。饶是轻身功夫出类拔萃的老七,隔了七、八步也会惊动它们。倒是虽然着时间的推移,王后走近它们时也不会让它们受惊了。小妖问起为何如此她说道:“多半时她的心更静罢了。”

青城与王家府邸快马来回只要半天,“王府”与其说是富家庄园,不如说是一个方圆四、五里的小型城塞,墙高三丈、每隔百步一座五丈高塔,型式之规整、做工之优良,善于筑城的东夷人到此拜访时也是赞叹不已。不少人怀疑王家某位先祖在大周朝的造办处认了差事,毕竟这座府邸怎么看都像是一座未完工的军镇,因事废弃了,被王家捡了便宜。李家前任北地都督曾远远的看过一次,感慨道:“亮明车马的话没有配足器械的一万精兵强将,肯定是拿王家府邸毫无办法。最好的办法是,找几名八品上的高手摸进去偷门。不过这般大手笔,怕王家早就得到消息跑了。”

傍晚的时候,王大岚回信,说一念道长静候王大小姐及三管家。

虽然这些时日她觉得一念与老九应该毫无关系,可是老九种种“怪异”的行径还是很容易让人将他与“求仙问药”的玄门中人联系起来。王后虽然在觉得老九在她身边时总能在进镜时获得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好处,可是一想到“近在咫尺”的一念总是觉得如鲠在喉。今日王大岚来找她,正好给了她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若是与玄门中人毫无关系自然时极好的。若是有,王后就说不得就要想想别的法子了。

毕竟,这“憨直”的三管家,确实是个妙人啊,每次调理内息的时候,只要他在附近都能事半功倍,平时天马行空的言语也能给她不少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