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田丰(3 / 4)

大笑道:“我若有此想法,就不愿见将军了。里边请”随即摊出左手邀请夏烨进屋畅谈天下大势。

夏烨在田丰的引领下,进了旧苑厅堂,四下虽不富丽堂皇,亦有清幽文墨之风,梁柱之上悬挂书贴,案牍之上摆放竹简,屏风隔断厅堂,屏上书写:

我本晋人狂,朝天笑九歌,云叠锦张漠,落影池塘覆青光,旧苑前开峰巍峨,倒挂霞帔三石梁,飞庐瀑布遥相望,回首曳绡凌苍苍,落日边峰红霞衬,鸟难越天堑红天长,登高瞰望峰丛间,大江东去茫茫域,黄河万里滔不绝,白云洄道覆山雪,好为城南旧事谣。兴因旧苑发,垂钓修吾心,姜公钓台苍苔没,早炼丹心无世情,弄卜卦心道初成,遥见贤主覆山间,策腹良谋弄朝阙,先期预主无相忘,愿效管傅倾谋略,但看吾主有心无。

夏烨看着屏风上的诗句,不禁赞叹道:“先生,真是好文笔啊!佩服、佩服。我来此地已然在你的掌控之中,先生真神人也。”

田丰:“不敢,不敢,冥冥之中,天注定也。”

夏烨心想:“难得是那老头子暗中推动?”

怀着疑惑夏烨回道:“先生,对当今之事可有大致分析?”

田丰:“将军,方今天下,黄巾作乱,各潘镇自募兵勇割据一方,汉朝已是强弩之末,危在旦夕,摆在将军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效仿诸侯割据一方,徐徐图之,以待天时,待天下有变,趁势一统天下;二是打着扶汉旗帜,招揽天下雄才,匡扶汉室,成一代雄主。”

夏烨思索片刻:“这两条我都不满意,有没有第三条,我想既能一统天下,还能得到忠于汉室的雄才人杰。”

田丰摇摇头,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夏烨:“那先生我若选择第一条,汝可为我谋划乎?”

田丰:“若此时行潘镇割据,亦是赶上天时,可以举清剿黄巾流寇的旗帜,东击青州而取其地,西拓黑山军而取其民,北守疆域而诱天下才,南跨黄河而逐鹿中原。亦是可筹谋而行。”

夏烨:“噢,好战略,若是我兴举匡扶汉室的旗帜呢?”

田丰:“首举匡扶汉室的旗帜,可以为您笼络天下雄才人杰,颖川荀氏,清河崔氏,河东夏侯氏,徐州陈氏,特别是天下各州的刘氏。收揽天下人杰,江山唾手可得。其中雄才人杰之谋略远胜我矣。”

夏烨:“元皓啊,听你这么一说,选择匡扶汉室是我最明智的选择啊!”

田丰:“将军聪慧,自有决策,吾不予干涉,仅为您分析大势。”

夏烨:“匡扶汉室是有很多好处,但等到后期,我会受此制约,若有违背,名声不好不说,刺杀之事更是非常频繁。”

田丰:“将军想得深远。”

夏烨:“若行潘镇割据,又显得我格局太小,嗯啊,真是难以抉择。”

田丰:“将军忧虑得是”

夏烨:“元皓,你别敷衍我啊,再帮我想想第三条路呗。”

田丰:“将军勿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夏烨:“唉,难呐!容我想想。”

一个时辰过后,夏烨想得口干舌燥,实在难以抉择,便提起了案牍上的水壶朝杯子里慢慢倒水。夏烨看着水流慢慢的流入杯中,激起了一片片水花,心里更加的烦躁了。这时田丰也提起水壶朝着自己的杯子里倒水,壶口碰着杯壁,沿杯壁下流,涓涓而淌,没有溅起一丝水花,一点泡沫。夏烨看到此情此景,心中想到了一个词:细水长流。当即便决断:潘镇割据

夏烨起身告诉田丰:“当今天下尚未有人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帜,汉室亦有余力控制黄巾作乱,我等当效仿诸侯割据一方,徐徐图之,待天下有变之时再决定是否匡扶汉室。”

田丰放下了手中的水杯,起身走到了屏风之后,再无出来。夏烨当下以为自己的决策气走了田丰,慌忙起身绕过屏风去追田丰。哪知绕过屏风,却发现田丰拾起一根戒尺指在屏风上,道:“将军请看。”

夏烨转头一看,屏风的背面是一幅北方五州之地的地图:冀州、青州、幽州、并州与辽东。

夏烨看着地图,心里火热了起来:“这不是袁绍鼎盛时期的版图吗?我靠,发达了。”

当即朝田丰下跪道:“先生教我,若能得此五州,先生必为国师。”

田丰手抚夏烨起身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得天时,此事不难。”

夏烨:“先生,眼下我该如何做呢?”

田丰:“将军现在的根据地在哪?”

夏烨:“青幽冀三州交界处——常山郡”

田丰思索片刻道:“此地乃兵家行军要地,将军选此做根据地,将三面受敌,另一面又是宽阔的盤河,若三面来攻,乃死路矣。将军难道想效仿韩信背水一战?”

夏烨:“先生,说笑矣,我才疏学浅,怎能自比韩信。若非先生点醒,此刻我仍沉浸在自己的美梦里。”

田丰:“此地也非无好处,若以此地连接冀州,做为囤粮之所,亦是有无限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