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由厚到薄(2 / 2)

我的股市 山下竹园 2884 字 2023-01-02

最为简便、易行,所以说其“方便”。

实际上,无论佛家的哪一宗,都讲求资粮的积累、清净的修为和法门的“方便”,其本质并没有什么区别。

佛家都追求法门的方便,我们炒股,为何就不能方便一点?

这时牛娃说:我记起宽慧师父给我讲的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从5岁入寺院师父就开始教他读经,到10岁的时候,就把所有的经书读遍了,他就问师父,什么时候可以成佛,师父说,继续读;他就接着读,到20岁时,他把每本经书至少读过数十遍,又去问师傅,师父问他读出了什么,他说我读出了很多经书上没有的内容;又过了10年,师父又来问他读出了什么,他说,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又过了10年,他的师父已经圆寂了,主持就来问他读出了什么,他说了一个字:空。于是方丈就让他做了监院,负责督促和尚们读经,再过了十年,方丈又问他,他说都忘了,于是方丈就把衣钵传给了他,他成了方丈,也成了得道高僧。

其实在佛教的修行之中,证悟“空性”的修行过程,本质上就是不断削弱“我执”的过程。也就是说正确修行的过程就是“我执”不断减少的过程,减少到最后没有了,修行之人也就是悟及本心,证得“空性”,最终走向解脱,这就是修行的全部。

看见了吗?一个“空”字,就囊括了浩繁经卷、万般佛理。

其实世间万物都是从“无”诞生的。也就是说,一切的“有”都是从“无”产生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无”其实是胜于一切的“有”。只有“无”才能产生出众多的“有”,而一旦出现了“有”,人就会受困于此;如果是“无”,便能产生出无穷无尽的“有”,因此“无”是胜于“有”的。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无不为,取的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之意。但是,无为不是不为,乃是不强为不胡为,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于这随心所欲中,早有恒穷三世竖遍十方的大道做基础。这样的无为因天之序,合道而行,天人合一,似平淡而藏深智,行柔顺而胜刚强,自可以仙风道骨,逍遥无己。

还是潘长江说得好啊:浓缩的都是精华。

金庸的侠义江湖里,最后的至高境界,不都是无招胜有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