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9章 蓟辽督师的信(1 / 2)

大明武商 炎垅 3651 字 2022-11-23

京师紫禁城,养心殿书房。

朱由检手持一封信,仔细的浏览一遍,看着看着,眉头就逐渐皱了起来,显然已有不快之意。

而后,他鼻孔轻哼一声嘀咕道:“废话,都是废话!”,便将那信随便的往案上一放,起身而去,口中又说道:“摆驾,去坤宁宫。”

这是蓟辽督师袁崇焕给他的信。大意是要他提防后金在西虏蒙古的引导下,从蓟州一带的长城边线入境,寇掠大明。建议他部署重兵在蓟州一线的长城防线上,以备不测。而且向他担保,有关宁军在,建虏必不能从山海关入。

片刻后,一名二十岁上下的小太监出现在书房中,打扫起清洁来。别看他做的是这杂役之事,但他在宫中的品级却是不低。这天子书房不是普通太监内侍随便能进的。

他的视线落在那封书信上,快速的将书信展开,匆匆浏览了两遍后,又将书信折好放在一摞文档上,并用镇尺压好。继续抹拭起桌案来。

他在宫中的混号叫小章子,本名叫王章。但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代号—小鬼。杨重十八罗汉之一的小鬼。

“小章子,书房打扫完了,快随咱家走一趟,有要事要办!”门外传来王承恩的声音。

王章连忙答道:“是,干爹,这就来了。”

一天后,远在济州岛的杨重就知道了那封信的内容,甚至知道崇祯对这封信的大致态度。

其实没有这封信,杨重也已察觉到后金入寇的大明的迹象。虽然杨重在后金地盘上没有完善的情报谍网,但当下,后金却假那些已暗中臣服的蒙古诸部之手,与大明互市。这就让杨重有机会向后金渗透谍者。

再加上他前世的历史常识,知道崇祯即位没两三年,就发生了第一次后金入寇事件。

为此,他着令九州商行布置了更多的谍者,从各个层面监视刺探后金动向。最终确定后金必会在今年对大明发起攻击,并且还会同时发动对蒙古右翼的进攻。

至于朱由检对袁崇焕这封信的态度,杨重认为这是很自然的反应。并非什么某些后人评定的所谓轻视,才酿成了已己之变。

杨重知道在前世历史上,袁崇焕和他斩杀的毛文龙都是有争议性的人物。他对这二人,无论是前世还是现在这世界,都了解不多。对于毛文龙,他至少还通过沈世魁间接打过些交道,袁崇焕与他则是完全没有交集。

只是从这封信的内容看,袁崇焕确实说的都是没营养的废话。与其说是提醒朱由检,不如说更像袁崇焕为自己留个推责的伏笔。

信中,袁崇焕建议朱由检在蓟州一带长城沿线部署重兵,以防建虏从这一带破长城而入。以后来的历史史实看,似乎证明了他判断准确,似乎如果朱由检真按他的建议做,就不会有什么已己之变了。

但是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问题。这部署的重兵从哪来?重兵的粮饷从哪来?朱由检又不能撒豆成兵。中原的机动兵力正用在剿贼上,朱由检当下手里只有京营可用,难道将京营调去防守蓟州一线的长城?

蓟州一线的长城,东接山海关,西连宣府镇,总长千余里。后金可不是必须在某一个点上破长城而入。就算将京营全调去增援边军,这么长的防线,能不能防住要打个很大的问号。

一旦后金入境,打到没有京营屯守的空城京师。那不是要朱由检做第二个朱祁镇吗?甚至比朱祁镇都不如,朱祁镇也没丢京城啊。

此外,当下袁崇焕的职务是蓟辽督师,手握关宁军这支号称大明战斗力最强的军队,督监蓟辽边镇所有边军。却去提醒崇祯想办法调集重兵防御蓟州一线的长城。

而他那实力雄厚的十二万关宁军,却只是守锦州,宁远那一小片堡垒群。并且在信中只是向崇祯保证“臣可确保建虏绝无可能从山海关而入”。

这事怎么看,怎么都显得怪怪的。

由此,杨重对袁崇焕勾勒出一个不怎么好的印象。此前,袁崇焕令都司蒋文举在高台堡与蒙古左翼诸部互市,就让杨重不快。

因为依据杨重掌握的情况,这些蒙古左翼实际上都已成为后金的附庸,只是在大明面前,在后金配合下假装还是独立的蒙古部。做为蓟辽督师应该能掌握这些情况。若是不知道,要么是装的不知道,要么就是能力问题。

与这些蒙古部互市和与后金直接互市没有任何区别。后金因此销往中原的人参和貂皮剧增,直接影响了杨重在中原市场的收入。

即便还有没成为后金附属的蒙古部。若大明靠稀缺物资(米粮)市赏拉拢他们,要求他们不要投靠后金,而后金却拿兵威去镇服他们,那么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只能是他们暗中臣服于后金,而明面上却假称自己是独立于后金的,继续诓骗大明的市赏。这是个稍有脑子和逻辑的人都能想到的后果。

由以上种种,杨重虽然还没见过袁崇焕,却已确信他要么是个能力智商非常平庸的人。要么就是个非常有心机且注重私利的人。

若他真是个有头脑的能臣,且真心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