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2章 抄祖宗的作业(1 / 2)

大明武商 炎垅 3532 字 2022-11-23

大批人赶着猪羊,用大车拉着粮草酒水出了归化城。他们不是出城的逃难者,而是前往大青山脚下那两座大营劳军。

归化城中的几处空地上,土默特部和永谢布部的战丁们大口吃着肉,大碗喝着酒。酒肉将他们此前溃败的沮丧一扫而空。

他们合计有两千七百骑,不过若是对方全力攻城,他们也只能做为守城步兵使用。

一直吵吵着要投后金的白言见此景象,也安下心来听从卜失兔和张磊的指挥。

当天中午,城头的土默特守军突然惊呼起来,指着西面喊道:“敌军来了!察哈尔部来了!”。

另外一名头目手搭凉棚,望了望后责备道:“别大呼小叫,一惊一炸的。看清楚再喊。那不是什么敌军,那是明国的边军,来给风驰号的人送物资的。”

来的是一列大车队,押送车队的却是穿便衣的大明宣大边军。车上满载着火药,草料粮食,还有少量的武器。这些是宣大边军中人私下倒卖的物资,以补贴军饷。

张磊早前就订了这么一批货。塞外分舵在毛乌素沙漠绿洲营寨中有个火药作坊,平日火药的供应都是从那里来的。但是因为交通不便,部分原料运输困难,所以产量并不大,也就够自己日常业务所需。

如今这场大战,需要消耗大量火药,单凭这个火药作坊是供应不上的。所以张磊想了个办法,从大明边军那里买。

不过,这些边军拿到的不是现银,而是大批羊马牲畜。这些牲畜是从城外土默特部牧民那收购上来的。

大战将至,土默川平原自然不再适合放牧,张磊让顺义王府提前收购牧民的牲畜,再让他们转移,避免损失。

十一月初六,鄂尔多斯部的济农额林成,率两千精骑也赶来支援。他们被安排在城外两个大营中,做为机动出击的骑兵。

至此,归顺城的守军已达近九千人,号称两万大军,严阵以待。

同时,那些在归化城外的汉人板升农民,蒙古牧民以及剩余牲畜,大部迁入城中营中,少部分转移到黄河对面的河套地区去了。

到了第二天十一月初九,察哈尔部的前锋骑兵就向西穿过阴山,出现在土默川平原上。

额林成为了借这个机会露一脸,亲率五百鄂尔多斯精骑出营接战。他们用的骑兵战术和察哈尔部基本相同,都是鸦兵撒星,轻骑兜射,重骑突阵这套流程。

这套战法蒙古人用了几百年了,一直用到当下。唯一例外是卫拉特的准噶尔部,他们已开始大量使用火器和火枪骑兵。

轻骑兜射和重骑突阵好理解,而所谓鸦兵撒星,就是分做五六骑一群的大量疏散小队,展开正面宽广的进攻。

这和近现代的疏散阵型,散兵战术其实一脉相承。与集中兵力火力的方阵战术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战术思想。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各有各的运用必要条件。

号角声声的土默川平原上。双方合计约八百骑,分成大小上百股,在数十万平米的范围内,你来我往的追逐兜射,合围,突击着。

因为双方都是一样的战法,一样的装备,差不多的作战人员。用诱敌,疑兵之类的小伎俩,心知肚明的对方也难以上当。所以最终决定胜负的就是兵力多寡。

半天的鏖战后,察哈尔部的这三百骑因为数量劣势,落于下风,不断被对方击杀,人员折损的越来越快。最终他们不得已向阴山退去。

不过,这三百骑也没白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集到了守方一些基本信息和情报。

第二天大清早,东面南北走向的一段阴山山脉中,涌出大量战骑。在马蹄奔踏之下,整个土默川平原似乎都战栗起来。

来的是林丹汗主力,共计三万余战骑,号称七万铁骑。他们没有立即发起进攻,而是在归化城东南面扎下营盘。那些蒙古包一眼望去,如同无边无际的云彩。

在三百亲兵卫队的簇拥下,林丹汗登上临近土默川平原的一座高峰峰顶。他一边向下俯瞰,一边思绪着。

为了避后金锋芒,他半年前就将汗帐西移,迁移到宣府镇北面两百里处。那里本是永谢布部的地盘。现在永谢布部基本被他兼并了。就剩下白言台吉带着点残兵,跟在卜失兔屁股后面,跟他做对。

避后金锋芒这是说的好听话,说不好听点是他被后金赶着往西走。

他依旧没怀疑自己策略上有什么错误。以强力手段统一蒙古各部,蒙古才能重新兴盛,是他坚信不疑的理念。

毕竟这策略,他的祖先无论是四百年前的成吉思汗,还是一百多年前的达延汗都成功的运用过。他再一板一眼的抄次作业,又怎么可能有错?

他却忽略了,当今蒙古内外部各方面条件和情况,与四百年前,一百多年前相比都是大相径庭。再抄几百年前祖宗的作业,无异于刻舟求剑。

这几年来,他四处兼并蒙古诸部,兼并对象甚至包括本就臣服于他的属部。试图以此来加强自己的实力。

然而他最终不仅没能增强自己实力,反倒将那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