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无价值的,他们最重视正义和由正义而得到的光荣,把正义看作最重要的和最必要的事情,通过促进和推崇正义使自己的城邦走上轨道,你看我说得对吗?”3
“不管怎么说,愿大家相信我如下的忠言: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恶和善。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4
(注:1第5页2第58页3第276页4第380页见《理想国》)
《理想国》是政治哲学。柏拉图通过老师苏格拉底的死,对雅典民主制有所怀疑,因他的“理想国”里所向往的是哲学家出任对国家的管理。柏拉图认为:“哲学家是智慧的爱好者,他不仅爱智慧的一部分,而是爱它的全部。”1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2(注1第193页2第191页见《理想国》)
柏拉图有关国家的学说,在西方哲学史中,第一次勾画了有关理想国度的蓝图,至今仍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14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认为人具有社会性。“他给人下的定义是“政治的生物”,他们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在国家中建立理想的共同生活。人类自然的生活方式是在国家中的集体生活,只有在那里,他们才成其为“人”。在其著作《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对不同的希腊宪法作了比较,尝试找出一种最符合人类天性的政治组织形式。”(《哲学史思路》中译本第32页)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书,是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是对希腊诸城邦的政制进行分析与论述。如《政治学》中的经典政治观点:
“政治学并不制造人类,然而它使人类脱离了自然,并驾驭自然。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人,在最完美的时候是动物中的佼佼者,但是,当他与法律和正义隔绝以后,他便是动物中最坏的东西。
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智慧,不仅仅存在于知识之中,而且还存在于运用知识的能力中。”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译本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乃至整个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不仅总结了以前所有哲学家的思想并且澄清了他们的混乱。把自然哲学和本体论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代表了希腊哲学的最高水平。亚里士多德主要著作《工具论》、《物理学》、《论灵魂》、《形而上学》、《政治学》、《诗学》等。留传下来的著作内容广泛,涉及逻辑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物学,形而上学,天文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诗学等。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可以说他们是古希腊哲学的顶峰。他们的思想不仅体现了希腊哲学的最高水平,而且对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西方哲学由此而奠基。
古希腊学术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在于追求知识。希腊语哲学的一词,原义是爱知,科学一词原义知识,知识代表真理。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而我们的古典哲学(即先秦哲学),所表述的内容并不是“爱智”,而是“爱治”,即治民术或统治术,是维护王权政体的君主统治术。
我们现代所讲中国哲学史,不是从孔子讲起,就是从老子讲起。他们被认为是中国哲学的源头,并没有把《周易》当成哲学。而恰恰《周易》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源头。中国的哲学正是由《周易》而奠定。《周易》构建的君子治国的主体性与道德性与《周易》构建的“民本”(君子爱小人)思想及《周易》里的政治忧患意识,无不贯穿了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以及后封建帝王时代里的哲学思想,都没有超出这些内涵(民本思想不是民主思想,民本思想成为披在二千年帝王专制者统治其子民的光彩外衣)。
中国的古代哲学史是一个继承与延伸的历史,同理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一个“连续性”的性质。孔子的哲学思想是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周易》,下启后封建儒学。先秦哲学,无论“儒”、“墨”、“道”、“法”均可称为政治哲学(或君主统治术)。中国古典哲学,唯独体现在治国的学说上,即让统治者(王)如何去统治,其内涵,总体上是“专制主义”。
如刘泽华所言:“中国传统文化在内涵上也与政治关系极为密切。中国传统文化较为注重俗而不追求神学,人,人性,人际关系在其中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然而,它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相比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它虽然也是以人为对象,为本位,但它所强调的不是人的自由,人性的解放,相反,它的主旨是想方设法如何统治人,桎梏人,束缚人,琢磨人!所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