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夜渡卢江水(1 / 2)

秃笔三国 策冠才 2756 字 2023-01-15

孟获从蜀军营寨中出来之后,正好在半路上遇见一支从战场上脱离出来的蛮兵队伍。

蛮兵们见到孟获之后,又惊又喜,纷纷拜倒在他马前说道:“大王如何能够安然回来?”

孟获自然不会说是诸葛亮释放了自己,而是撒谎道:“蜀军将我监禁在营帐中,被我奋起杀了十余人,乘着天色黑暗逃出营寨,又恰好遇见一支蜀军的巡逻队伍,也被杀光之后,夺得此马作为坐骑,因此得以脱身。”

蛮兵们听孟获将自己说得如此神勇,不禁心中敬佩,于是簇拥着他渡过了泸江,重新建立了一座营寨,再度会集各洞的酋长,并陆续将那些被诸葛亮放回来的蛮兵召集起来,顿时又有了一支十万余人的大军。

此时董荼那和阿会喃也都回了自己的山洞,孟获派人去请,两人不敢违背蛮王之令,只能不情不愿地带着兵马赶了过来。

等全部酋长到齐之后,孟获说道:“诸葛亮计谋多变,不可轻易与其交战,否则极易中其诡计。如今正是炎酷夏季,蜀军势必难以长久驻扎,而我等有泸水天险,就将船筏全部停靠在南岸,然后筑起土城,深沟高垒、以逸待劳,看诸葛亮还能施展什么计策!”

酋长听说不用出兵,自然纷纷附和,尤其以董荼那和阿会喃为最,这两人实在是对诸葛亮又敬又怕。

于是孟获传下命令,将泸江中所有的船只木筏都收缴起来,全部停放在南岸,然后大兴土木,沿江建立了无数土城,还在依山傍崖的紧要之处,建立了许多敌楼,在上面放置弓弩炮石,准备与蜀军长久对峙。

一应粮草,则由各洞分别供运,孟获至此,觉得万事都已俱备,心中一块大石落下,原本多少有些忐忑的心境也踏实了不少。

诸葛亮这边,提领大军继续前行,前部先锋很快就到了泸江岸边。

哨马飞速回报:“泸水之中,并无船筏,而且水势甚急,对岸又沿江建立了无数土城,皆有蛮兵把守。”

时间正值五月,天气炎热,加上地处南方,空气潮湿,夏季便显得更加闷热。

如此酷热之下,蜀军士兵都不敢穿戴衣甲,否则只须片刻就会汗流浃背,时间稍长一些,就能把人捂得昏厥过去。

诸葛亮来到泸江边查看一番地形,返回营帐后击鼓传将,下令道:“孟获如今屯兵在泸水之南,并以深沟高垒抗拒我大军。我军既然已经深入此地,自然不能无功而返,请各位将军各自带领本部兵马,依山傍树,寻找林木茂盛的阴凉地,先驻扎下来。”

随后便派遣吕凯在离开泸江百里之地的树林茂密处,建立了四个营寨,让王平、张嶷、张翼、关索各自防守一寨。

并在营寨内外修建了许多草棚,用来为军马遮阳以及士兵乘凉。

参军蒋琬见到这一幕后,特地跑去问诸葛亮:“某看吕凯所造之寨,很是有些不妥,正与当年先帝败于东吴时的情形相似。万一蛮兵偷渡泸江之后前来劫寨,放起一把大火,岂不糟糕?”

诸葛亮笑道:“公勿多疑,吾自有妙算。”

蒋琬只能将信将疑地离去。

这一天士兵来报,马岱从成都运送解暑药和粮米来到,诸葛亮在中军大帐中接见了他,问道:“汝此次前来,带了多少兵马?”

马岱回道:“三千人。”

诸葛亮点点头,说道:“我军数次大战,士卒疲惫不堪,故此想用一下汝之兵马迎敌,不知肯否?”

马岱慨然回道:“都是朝廷兵马,何分彼此?丞相若是要用,万死不辞!”

诸葛亮欣慰点头,说道:“如今孟获倚靠泸江天险而守,使我军无法渡江。吾欲先断其粮道,令彼军自乱。”

马岱回道:“如何才能断其粮道?”

诸葛亮道:“离此一百五十里处,是泸江下游沙口,此处水流缓慢,可以扎木筏而渡。我命你带着本部三千人马,渡江后直入蛮兵腹地,先断了他的粮道,然后会合董荼那和阿会喃两位洞主作为内应,不可有误。”

马岱领命而去,并在第二天火速来到了预定地点沙口,随后指挥军队渡河。

士兵们看见此处水浅,堪堪只能到人胸口处,于是连木筏都不扎,纷纷脱掉衣甲后只身横渡。

谁知还没等渡过江去,水里的士兵接二连三地晕倒,被紧急救上岸后,都口鼻大量流血而死。

马岱见此情景,不免大惊,急忙派了快马,火速赶回去向诸葛亮禀报。

接到急报的诸葛亮立即找来当地的向导和土人询问,土人回答道:“如今正是酷夏,有毒气聚集于泸江之中,尤其是白天最热的时候,正是毒气最厉害之际。有人若是下水,必定中毒,要是喝了此水,更是必死无疑。若是想要渡江,须等到夜里江水冷却之后,那时毒气不起,让士兵饱食之后渡之,方可无事。”

于是诸葛亮让土人带路,又特意挑选了精壮的士兵五百多人,跟着马岱再次来到沙口,扎起木筏后,在半夜令士兵饱餐一顿,然后渡水,果真安然无事地渡过了泸江。

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