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三点一线(3 / 3)

我悄悄来到她身旁,秋日的阳光飘洒在她的脸上,粉面含春,丹唇未启,一缕青丝垂睡眼,傍有梨颊生微涡,还可以看到她脸上那细细的密密的白色小绒毛。

看着睡得正香的林琳,是如此的令人心动。

这一刻,我在想什么呢?我也不清楚,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想看着她发呆到永远。

窗外的朵朵白云就像大海里的帆水母,闪耀着微弱的蓝紫色光晕貌似在动,不知它们是否读懂了我此刻起起伏伏的美丽心情。

之前跟着王老学习,上午下午各三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晚上随意,可以来看电影也可以回各自文化课班上晚自习,很宽松很自由。

现在梁爽来了,课程安排就变了,上午才艺学习并讲评前一天的影评作业,下午照旧是看电影写影评,晚上必须回各自文化课班参加晚自习。

还有一点与王老不同,对于我们的专业水平她不是很关心,更在意的是我们的文化课成绩。

我反正是不回去参加晚自习,有杨阳在就是回去了也学不成,打闹之后,他看他的赤木晴子我看我的红毛猴子。

上午的才艺展示环节,对于林琳来说那真是巴适得板,唱歌、舞蹈、朗诵、乐器……人家是啥啥都行,啥啥都有掌声,女神经的春天来了。

我私下问过她,美术九级,钢琴十级,吓死个人!

看着讲台上的她,又唱又跳,笑得像花儿一样,开心得像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我真心替她开心。她就是为幕前而生的,眉眼之间满是自信,舞步间洋溢着年少青春。

我呢,舞蹈算了吧,此前陪着大傻哥和阿刁练过短暂的短跑,练得小腿粗得吓人;朗诵也算了,笑不出来哭不出来的,这腔那腔的总也共鸣不了;乐器更算了吧,乐谱除了认识7以内的数字和几条抛物线,其他的啥也看不懂。

我更喜欢幕后的生活,编导或者导演好像更适合我。

在梁爽的建议和林琳的怂恿下,我勉为其难,选择了民族唱法演唱民间歌曲。

民族唱法就是端着唱,拉足长尾音,口型整得就跟鸡腚眼子似的,诀窍在于“端”,要极力营造一种距离感,一种神圣不可触及的装B距离感。

女神经说,艺考时唱好唱坏都差不离,只要能唬住评委老师就OK。

我信你个鬼,你个女神经坏得很!

我疑惑地看向梁爽,她竟然点了点头。

我知道自己已无药可救,才艺展示这个环节顶多勉强及格。

《敖包相会》,我决定选择这首蒙古族民歌作为艺考的才艺展示曲目,至于为何执意选择这首民歌,其实也很简单,诸多民歌中就数它最好唱,字少还重复。

敖包就是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一般是堆石成台。牧民们每年在六七月间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姑娘和小伙子则借此机会躲进草丛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这就是敖包相会。

林琳才艺展示曲目是朗诵《我的妈妈是个疯子》,听着那一声声“妈妈”,愣是把313在座诸位全都给喊哭了。

有一套,女神经确实有一套,倪萍附体,催人泪下。平日里嘻嘻哈哈没正形,关键时刻还挺能煽情。

下午的看电影写影评环节,对于我来说那是相当小儿科,得益于王老的慧眼识珠和一个月来夯实的基础,我觉得自己天生就是写作影视评论的料儿。

看每部电影总是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入戏很难,更多的时候是在以上帝视角审视整部影片,不论是音乐、对话、色彩,还是背景、人物、情节。

影评其实就是一篇剖析电影的议论文,找出可欣赏点,在自己可理解范围内进行评论即可。

林琳亦是巾帼不让须眉,影评写得也是相当哇塞,仅次于我这个天才写手吧。

她总是另辟蹊径,喜好写作片子中的感情线,看她的文章得有颗大心脏,写得太虐心太残暴了。

就像一部《霸王别姬》,虞姬、菊仙、段小楼三人,谁和谁的爱情,谁在试着谁背后的人性,悲时代悲世道,你能体会几分?

她写的这些东西,拉屎都是麻花状的,我就是再修炼个三百年也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