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清的运气不错,见证了李老板的公司从无到有。在注册建筑公司那天,李老板把所有的人都聚到了一起,欢庆这个特别的日子。
王志清从劳务人员的班组长摇身一变,成为了施工单位的工长。而李老板以自己公司的名义承接的第一个项目,王志清带领的甲岸村人有幸参与了。
由于资质的问题,承接的项目并不是很大,但是这表明了一个新的起点的开始,所以,全部人员都投入其中。
而为了能够在这一场浩大的地产浪潮中分一杯羹的李老板,开始转型主攻公司的提资建设与业务承接。
而工地上的实际事务,渐渐交给他的堂兄弟李海宏以及两位表弟打理。
而李海宏由于最早对王志清心有愧疚,且在随后的相处当中,发现王志清善良、诚实,品德高尚不说,还办事条理清晰,勤快,有担当。最难能可贵的是不推诿,不斤斤计较。
这样的人,才是干工程的领导最喜欢的人。所以,王志清在工程部内部,提升得非常快。
劳务工长,是可以安排具体事务的人,可以参与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决策会议的现场管理者。
而最早跟着王志清一同出来的那五个人,除了两个年纪大的人,其他都成为了班组长。
就连黑皮与陈四喜都赶上了趟!
这让陈三根有些心里不舒服。
黑皮原来是村里出名的穷光蛋,因为家境贫寒,所以性格软弱,对于任何事情都是逆来顺受,甚至被人欺负了,都不敢还手。
而陈四喜,愣头青一个,头脑简单,经常被村里人忽悠。而且还脾气暴躁,性子急躁。从小到大,这两个人就跟在陈三根屁股后面吃灰,且是由自己欺负的对象。
现在摇身一变,原来的小老弟,出气筒,成为了自己的领导,陈三根心中还是有些不服气的。
王志清看在眼里,明白陈三根的不服气。村里人嘛!就喜欢跟同村的人争个脸面,争口气!
而王志清也一直在盘算,也该把陈三根提一提了,毕竟这人有脑子,还有主见,办事也干脆利索,胆子极大,震得住人。
黑皮性子弱了一点,王志清就把陈三根安排做黑皮的副手,带一带黑皮。等黑皮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班组长时,再将陈三根抽出来。
王志清其实是很看好陈三根的,觉得如果往后李老板做大了,在管理甲岸村工人这一块,是准备交给陈三根的。
至于陈四喜,王志清觉得他比较年轻,不应该做一辈子的农民工,有心将他转为工程部施工员助理,正式转为工程口的管理人员。
既然将人带了出来,就应该替他们做好打算,就得对他们的未来人生负责任。
怀着这样的心,王志清每日过得异常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由于公司刚从劳务班组变成建筑总包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李老板把全部身家性命压上去了还不上算,还在银行贷了不少款。
由于项目规模不大,设计图纸齐全,使用前一切手续完备,建设方为了减少在建设过程的人员和管理成本的投入,采取了不可调总价包干的合同模式。
所以在合同金额固定的情况下,施工方的成本控制就变得尤为的总要了。在管理上和成本控制上省下多少钱,就是公司的纯利润。
所以李老板也给所有现场管理人员灌输了节约成本,保质保量的动员大会。王志清有幸参加,并领会到了李老板所要表达的回忆精神。
而王志清所带领的甲岸村工人人数,占了整个工地劳动力的三成。所以,甲岸村工人的每日工作量安排与日常作业时的督促,将是重中之重。
所以王志清倍感压力,向项目经理李海宏表示,请求再安排一个拥有丰富现场管理的老师傅来统管。
李海宏觉得王志清的考虑有道理,也为王志清从大局出发的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所感动。于是请示了李老板。
李老板沉默了至少一分钟,经过慎重考虑后,对李海宏说:“企业发展的根本还是在人员培养上,而与企业一同成长的人,往往对公司有更深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所以,既然王志清的人品不存在问题,我建议还是直接培养,哪怕会犯很多的错误,也会加大项目施工的成本,但是我们要相信在他学成以后,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利益。海宏,我们不要着眼于小恩小利,我们要着眼于未来。给年轻人和新人一个成长的机会,错不了。”
当王志清得知李老板的意思后,堂堂男儿,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哪怕身死,也是无憾。于是感动地对李海宏说:“只要李老板不嫌弃,我王志清这条命,今生今世就交予他了。”
集体荣誉感与对企业的归宿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王志清感觉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连接在一起了。
所以在工作上,更加拼命,无怨无悔。在安排上,更加合理有序,在要求上,也更加的严苛。但是甲岸村的人们,也知道王志清的不容易,也是十分帮衬,工作时积极主动,任劳任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