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欲盖弥彰(1 / 2)

五城兵马司的官兵收到百姓举报,在暗巷中发现两具黑衣人的尸体。

小队长没有迟疑就带人赶了过来。

暗巷中躺着两个黑衣人,身下鲜血蔓延一片。

一人自喉管处被一剑封喉,而那剑就插在另一人口中。

长剑自口而入,捅穿黑衣人的后颈,将他死死钉在墙上。

他双手无力地耷拉着,指尖犹有鲜血在滴落。

瞪圆的眼睛中,还能看到死前的恐惧。

“这,也太惨了……”

小队长瞪了眼说话的官兵。

“少说屁话,无辜遭难的百姓可比他们惨多了。”

官兵羞愧低头。

小队长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钉在墙上的剑拔了出来。

“此人必然天生神力。”

寻找王安妤的陈俊霖路过暗巷,看到被抬出的两具尸体,只冷冷扫了眼,就挪开了视线。

确定此处没有王安妤,他继续往前。

“杨大人?”

陈俊霖看着满身尘土,发髻散乱,衣衫划破处还渗着鲜血的杨谦泽,几乎不敢相信这是本人。

杨谦泽缓缓转过身来,回了他一礼。

“陈大人。”

“杨大人如何?在下差人送你回去。”

杨谦泽没有拒绝。

“陈大人是在寻郡君?不必担忧,她已无恙。”

“你见过我表妹。”

杨谦泽点头,不欲多言。

陈俊霖忙叫手下送他回府。

得知王安妤安然,陈俊霖松了口气,忙掉头给王清许告知此事。

楼上瑞草魁的雅间内,年鹤延看着路过的杨谦泽,掩上了窗户。

他怀中是惊魂未定的王安妤。

年鹤延将男子解决后,忙去寻缩在角落的王安妤。

直到这时,她才发出一道短促的尖叫。

“阿妤,莫怕。”

年鹤延蹲下身子,极力温柔的说道。

试探着伸手,见她没有闪躲,才小心将人揽入怀中。

王安妤维持着抱膝的动作,许久,才低低地抽泣。

年鹤延轻拍着她的背,颤抖的手昭示着他心中也并不平静。

若是再慢一分……

横抱着王安妤从暗巷出来时,年鹤延向立在一旁的杨谦泽道谢。

“多谢杨公子。”

杨谦泽看着将头埋在他胸膛的王安妤苦笑一声:“我又能帮上什么?”

自以为高超的剑术,在黑衣人手中走不过两招。

若不是年鹤延出现,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王安妤受辱。

“杨公子,”王安妤的声音还带着些颤抖,“不是这般论的。”

当时情景,他能仗义出手已是大恩。

杨谦泽心中五味杂陈。

疼惜,后悔,苦涩,温暖……

万般滋味,叫他一时无言。

年鹤延紧了紧环在她腰间的手,冲杨谦泽微微点头,迈步离开。

“先生怎么会过来?”

王安妤缓过神来,仰头看着年鹤延。

“瞧见了黑衣人。”年鹤延言简意赅。

百姓的呼喊声自对面街上传来,他察觉不对便下楼查探情况。

在桥边救下了被人群推倒的佩兰。

“快去救姑娘,她不见了。”

若王安妤待在高台上,自有金吾卫护着。她不知为何离开了高台,若是被慌张的百姓推倒,后果不堪设想。

他逆着人群走的艰难,故而才耽搁了这么久。

“是我不好,明知今日城中百姓都来了,还离开了高台。”

“岂能怪你。他们来得猝不及防,哪能料想。而且,”年鹤延俯身,将唇贴在她额头,“你不是为了寻我吗?”

王安妤不言。她不愿先生为此生出负担。

“你方才杀了的男子在白笃行身边颇有地位,我在青州曾与他打过照面。或许,白笃行也来了。”

“嗯。”年鹤延顺着她的意思不再提起前事,“晁肃率军全力进攻,江东节节败退,最迟也能在入冬前兵临宣州。白笃行对江东不抱希望,自然要早谋后路。”

“白笃行到底怎么想的。”

王安妤撇嘴。

“我以为他支持萧泽焘造反,是想借江东以博天下,可他轻易就舍了江东。”

“我见过被他奉为少主的少年,手段稚嫩,想法天真,连萧泽焘尚且比不过……”

“不必着急,”年鹤延把玩着她一缕青丝,语气漫不经心,又像是胸有成竹的笃定,“藏头露尾不是长久之计,而他已经忍耐的够久了。”

这次刺伤,就像是白笃行给兴正帝下的战书,他高调的宣布了自己的回归,也将跟兴正帝做最后的了结。

显然,兴正帝接了他这份战书。

端午风波的余韵还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