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争取张辽,海州捷报(1 / 2)

小沛的陷落使得曹军在徐州站稳了脚跟。

除了张辽的东海郡和苏豪的琅琊郡,徐州其余各地全部被曹操拿下。

张辽确实像郭嘉分析的那样,亲率一万士卒驰援小沛。

在戚县那个地方,他遭到了曹洪的伏击。地势险要,而且曹洪有备而来,他只能铩羽而归。除了丢下三千尸体外,几乎未进一步。

曹操战罢吕布之后,很快就将矛头指向了东海郡。

而此时的苏豪已经平定了内乱,文聘的机动师再次集结了起来。

曹军一出动,东莱军也跟着前进。

两方人马隔着东海郡较量起来。

张辽所部虽处境危险,可他夹在两方势力之间,却是最安全的一个。

谁也不敢对他下狠手,因为一个不注意,另外一方就会参与进来。

这种情况下,谁争取到张辽就等于争取到了主动权。战事也从武力变成了外交。

东海郡治所在郯(tan)县,他的位置刚好在下邳国治所和琅琊国治所的正中间。

因为东海郡靠海,苏豪想过武力攻取东海。但此时的海州有三韩作乱,水战师暂时无法参战。

甘宁的锦帆营已经到位,他们倒是可以登陆。可惜他扛不住曹军的攻击。

这件事只能暂时作罢。

很快,曹操派出使者赶往郯县,他让使者带给张辽一句话,

“你若投降,吕布可免死,你若负隅顽抗,吕布必死无全尸!”

...

...

东汉的文臣武将受到儒学的影响,思想还是比较守旧。

如果真的因为自己而害死自己的主公,张辽肯定会觉得没脸做人。

这就是不忠。

为了击破张辽心理的最后一道防线,曹操还从吕布军中放出几人,其作用就是感化张辽。

本来好事就要成了,可惜苏豪插进来一手...

按照张辽最初的设想,是要联合东莱军。可谁能想到,吕布败的实在是太快。

当沮授进入了东海太守府的时候,曹军使者就知道,要出变故了。

“张将军,曹操是否以吕布性命要挟于你?”

张辽眉头不展,沮授知道自己猜对了。

“吕将军落入敌手实在是不幸,如果张将军就此投降曹操,那才是真的害了吕将军性命!”

“恩?此话何意?”

沮授笑着抿了一小口茶,开始给张辽解惑。

“曹操挟持吕将军而不杀,主要忌惮张将军你。如果张将军投降过去,曹操再无后顾之忧。那时,不管是吕将军还是张将军你,岂不都成了曹操的板上鱼肉?”

“吕布的性格张将军应该很熟悉,放眼天下,没人可以荣得下他。”

“与其被曹军事后清算,倒不如留下东海郡这万余兵马的种子,为吕将军报仇雪恨。”

这一番肺腑之言,张辽确实听进去了。沮授是东莱军的右军师,考虑问题比他要细致、全面。

“今听先生一言,就犹如醍醐灌顶,但事关重大,还请先生容我几日。”

张辽将姿态放的很低,主要是吕布被擒后,他也得考虑自己和手下的未来...

沮授出使张辽,苏豪起初是不同意的。依他的学识和谋略,绝对会是自己一统天下的左膀右臂。如果他因此出了什么意外,那肯定是追悔莫及。

可沮授本人的态度非常坚决,他告诉苏豪,

“我军在徐州已经落了下风,如果不能说服张辽来投,东莱军今后将非常被动。”

...

...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沮授的据理力争,几天后,张辽最终站在了东莱军这边。

得知消息的苏豪等人,都从此事中看到了希望。

东海郡会成为他们反攻徐州的跳板。

当众人欢聚一堂,商讨下一步对策时,海州方面的消息也送了过来。

半个月时间,阎柔和孟达从陆地进攻,周泰和水战师从海上迂回,三韩末流的战力根本就不是对手。

据报告,他们连几件像样的铠甲都找不出来。

有些士兵的武器还是棍棒、农具之类的东西。

特别像前些年的黄巾起义一样,除了人数,不占任何一点优势。

经过周泰他们的汇总,三韩大军一触即溃。从开战到现在,除了三万多人跑回去外,其他八万多被斩杀五万,俘虏三万多。

而周泰传信的意思,就是请教苏豪该怎么处理。

前几天平定了泰山和琅琊的内乱后,共计抓获一万多乱民。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苏豪一个没留,全部处死。

此次海州动乱的起因,就是这些三韩蛮夷搞事。

苏豪觉得做人不能厚此薄彼,于是他传命给周泰,

“全部宰了,一个不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