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政施全郡,子义归来(1 / 2)

望着堂内满脸正气的少年,苏豪说道,

“你可是黄县太史慈,字子义?”

太史慈疑惑不解,

“正是下官,不知苏将军有何要事?”

苏豪笑了笑,

“子义快快请坐”

太史慈随即入座,但疑惑的表情却不曾减少。

“子义勿怪,找你来是有事相求,我知你是忠义之士,为人极其孝顺,更兼武艺高强,箭术出众,以你之才能,做一个奏曹史确实委屈,苏某斗胆,想请子义贤弟入我军中,为国效力”

太史慈听完,不知所措,他实在想不通,苏豪怎么会如此了解他,

“多谢苏将军好意,但不知将军从何处听闻子义之事?”

苏豪心里冷笑几声,

“我总不能告诉你,我是穿越来的吧?”

想了想后,苏豪告诉他,

“先前就有几位东莱军士告诉过我,而苏某本就欣赏孝顺之人,更爱惜那些武艺高强的忠义之士,所以我才多多关注于你,恕我直言,子义贤弟如今的官职,怕并不是心中所愿,甘做无名小吏,难道就此终老…”

太史慈闻言,正襟危坐,苏豪的话,句句切中他的要害,身负武艺,不能为国效命,只能干一个跑腿小厮的活,任谁也不能甘心,只是母亲还需要照顾,不然,他真想入伍参军,

“将军美意,慈本不该拒绝,但吾尚在舞象之年(15到20岁),家中又有老母需要侍奉,待吾问过母亲之意后,定答复将军”

苏豪没想到,太史慈竟然拒绝了,但他也不是喜欢放弃的人,

“好,子义有此言,证明苏某没有看错眼,吾就在这东莱府衙,静候子义佳音,若子义担心母亲,可将母亲接于吾府中,苏某孤身一人,住在这若大的府第中,甚是孤寂”

太史慈立马起身,

“多谢将军好意,若有机会,吾必追随将军,驰骋沙场!”

送完太史慈,苏豪让人叫来了武大,武安国两人。

“安国,你那边情况如何?”

武安国回答,

“军营不到两千人,除少数反抗被杀者,其余一千八百多人全部被俘”

“好,安国辛苦,武大那边如何?”

武大也立马回答,

“四处城门皆入我手,俘虏看守三百人,其余被斩,目前各部正在接手”

苏豪起身告诉两人,

“我军刚得郡城,这几天你们和武华辛苦些,为防意外,你三人轮番守卫城池,如有叛乱,立斩不赦”

“再通知城外的兄弟,安排百姓将巨石搬开后,挨个登记,情况属实就放他们回去,如果有奸细混入,全部给我砍了,至于那一千多护卫,就和官军一样,全部打乱后,编入我军,待遇同等,如果有不愿参军的,立马关押起来,事后我有大用,派野狼小队成员,密切注意姜夏巍和各级官员等,姜金发就由亲卫看守”

“武大领命”

“老武领命”

第二天,东莱太守府发布了新政公告,各县实行十抽一的赋税,除此之外,各县不得用任何理由再额外收取,工商者每人二十钱人头税。各家各府不得藏匿人口,违者将被问斩。

消息一出,各世家地主、乡绅财主纷纷色变。之前各县发布的时候,他们都多多少少关注了一些,此时,东郡开始推广,他们瞬间明白,这些事情,都出自苏豪的手笔。

不少官吏、家主纷纷求见太守姜金发,指责苏豪乱政、乱民,但被都姜金发称病拒见。事情还不算完,当他们聚集在一起商讨对策之时,被暗探发现,苏豪随即派兵全部抓了起来。

接着,太守又发布了公告,

“主动上交田契者,官府另有封赏”

然后,过去了好几天,没有一家主动前来。

正当苏豪准备派兵一锅端的时候,出于苏豪的意料,东莱郡最大的两个世家,林家和狄家主动找上了门。

两家没有找太守,直接找到了苏豪,他们告诉苏豪,两家在东莱郡已久,希望能够造福东莱百姓,他们愿意上交所有田契,并合力提供军饷两千吊。

苏豪自然喜出望外,

“狄、林两家能够做大,不是没有道理,苏某感谢二位,所谓无功不受禄,你们两家各派出一位子弟,可来我东莱军任职!”

对此,两位家主感激涕零。

后来,苏豪派人调查了一番,狄家世居东莱,生意遍布北方几州,林家情况也差不多,但林家和徐州糜家有点交情,靠着糜家稍微做的远了一点。

糜家和甄家,苏豪并不陌生,他们算是东汉最大的商贾之家。

接见完后,苏豪命武安国带兵,迅速在黄县境内收缴田地,接着又让郡丞带头,登记人口。对于新得的曲成、当利这五县,苏豪也派兵增援了过去,要求宗宝,武强等五人,和黄县一起行动,苏豪的原话是,

“就算半个郡鸡犬不宁,也一定要把新政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