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争银子(2 / 2)

下那边是怎么也不会忽视不管的。圣旨左右也就一两天的事,即便有变故,魏彬回京的大局是不会变的。”

这话王华就不会去轻易推翻他,正好他想知道知道这两人接下来还有什么说法。

所以点了点头,“既然如此,你们说得‘那些人怎么办’,那些人是谁?”

党善吉心中一喜,立马开口说道:“便是梅记的主人,梅可甲。此人用心险恶,自弘治十一年开始,就一直向魏公公行贿,于是短短几年的时间梅可甲便获利兆万,浙江各地府、县之生丝、茶叶皆以供应梅记为先!”

王华虽然不是很懂浙江,

但他也懂大明律法。

魏彬现在还好好的呢。

桉子没审,魏彬也没审,浙江的按察使凭什么说这个话?这样讲出来自己的偏向性也太强了点。

但他也想到梅可甲之前说得——请君入瓮。

其实他有一点没懂,一会儿还是要问问。

而眼下……

王华转向李俨才,“布政使衙门是什么意见?赞同吗?”

“下官于此事了解不深,一切还是要听中丞的意思。不过商人行贿镇守太监,按律也是要问罪的。”

“把梅可甲抓起来?”王华又转向按察使问道。

结果党善吉摇摇头,讪笑着手:“中丞在上,哪里轮得到下官做主?”

王华就是再不懂人心险恶,也看得出来他们两个不敢做这个决定。

因为魏彬虽说是走了,但梅可甲的身后很有可能是东宫。这个时候,最好能有个愣头青,下决定把梅可甲收拾了,到时候得罪太子的雷由他去顶。

所以他们两个都把做决定的权力上交,这可不是‘以领导为准’,这叫权责一体——你下的决定、你签的字,最后就是你的事。

如果真的是翰林院刚出来的书生,可能还真的就吃了这‘蜜糖’。以为这两个家伙是重视上司的意思呢。

但王华也是历经宦海的人了,他什么也不说,就讲:“这个人,还是等京里的旨意来了再说吧。”

李俨才和党善吉没有办法,人家不上套,这条路就堵死了。

“那上奏朝廷的桉卷里,是否应提及梅可甲这个人?”党善吉又在试探。

“桉卷怎么写,自然是看犯人怎么交代。”王华眼睛一眯,“怎么?臬司衙门可以随意勘定桉卷吗?”

党善吉吃了一瘪,急忙说:“那当然没有。只不过……”

话说到此处,他自己停住,因为感觉到李俨才扯了扯他。之后便领着他告退。

王华也没有阻挠他们。

到了外间,党善吉才问李俨才,“你刚刚为何不让我说了?这个王巡抚对梅可甲的态度暧昧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