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七宝不甚明白,白娘娘急的又从玉棺上跳了下来,落在了玉棺前的案台上,玉棺前的案台上放着个石盒子。
白娘娘在石盒子上蹦跳了几下发出了咚咚的声响表明石盒子是中空的,然后白娘娘又翘起来小小的三角脑袋把头仰了起来,顺着白娘娘的脑袋向上望去,七宝终于看见水晶帘子两面的挂钩上各挂着半块玉珮。
七宝站起身垫着脚儿把两块玉珮摘了下来,白娘娘终于安静了,嗖的一声又窜上了七宝的手腕盘了起来。
两个半块玉珮合在一起是一个整珮,绿色的玉珮中有白瑕,左面的絮状瑕是一个活灵活现的翻腾在云中的龙,左面的瑕是一只振翅高飞的凤。
玉是和玉棺一样的寒玉,两块珮合起来正面盘龙篆字雕着木易,反面刻着双凤环绕的一面镜子,玉珮也是寒凉入骨。
从七宝手中接过玉珮爷爷叹息了一声道:“玉石温润,所以最好的玉都是暖玉,寒玉则是极其少见,光这寒玉拿出去一块就值几千万。
玉有瑕疵则为下等,但是这个玉瑕成形则更是珍贵,更何况成就的是一对龙凤,一块就不论文物价值也值几亿了,更何况一对儿还要翻倍。
这祖传的玉珮就算十几亿也是有价无市,我们的承包费够千年的了,这回不用搬家了,可是这两块玉珮应该是下这两口寒棺打造前的精髓才对,为什么这么不经意的挂在帘子上像就是等着送人啊。”
这是有些奇怪,七宝也莫名其妙的拿了玉珮重新拜了三拜,好奇的打开了曾经被白娘娘砸的咚咚响的石盒子。
盒子里放着刻满了字的石片儿,左右各一叠儿,石片上面放着一块写满字的白丝绸布,爷爷拿起来布片还没等看,离开了石盒子的丝绸就瞬间风化了,变成一堆灰在空气中飞散了。
这,这是杨家祖先留下的信吧,怎么没看就没了?而且这石盒子里面都是刻的石片书,没道理弄个丝绸信就灰飞烟灭了啊,这信里写的是什么啊,瞬间爷孙两个的心都和猫爪一样,爷爷更是悔的肠子都青了。
早知道不拿出来,先在盒子里看看丝绸布帛上写的是什么东西,这最起码还能知道寒玉珮的用处。可是世界上真的没有后悔药来吃,七宝无奈把布帛灰包到了自己带的白纸中揣到了怀里,和爷爷继续翻看。
剩下的石片每片都和A4纸宽窄差不多,比A4纸长一公分的样子,石片的厚度大约两公分左右,每面共有二十块正面刻着汉文类似瘦金体字,背面刻着契丹文,内容竟然是辽国的发展史,这叫七宝看的实在很无奈。
值钱的东西只有那两个寒玉珮,体积小价值高,适合带出去换钱承包山林。看来祖传的玉珮只能贡献了。
“其实这四十页石片儿书拿出去卖了也能值几个亿。”爷爷翻动着石书,看了看七宝说道。
如果把这些书拿出去卖十几个亿或者卖几个亿,承包我们的这片山林也够了,或者这杨家祖传的玉珮就可以留下来。
七宝听了爷爷的话,迟疑的想了想。是拿玉珮走呢,还是拿这个石书,这石头书一共四十片儿,就算不带石盒子也相当的沉,祖孙俩抬起来也是相当费力气的,两个人把这些石头片书搬到家里,再从家里搬到省城,想来是有些不太现实的。
“石头的东西为什么也值这么多钱?”七宝有些奇怪的问爷爷。
毕竟这就是辽国史书而已,而且辽国历史在我们现实历史书中也不是没有记载。那个就算是这是记载资料国史的文物书,应该也就值几千万吧,只也也不至于值几个亿,七宝翻腾、翻腾完石片想了想又问爷爷道。
“如果光是记载辽国历史的石头片儿书自然是不值钱。”爷爷翻过来石书的背面又看了看后边的契丹文,指着它们告诉七宝道:
“现在契丹文已经绝迹了,就是人们没法把以前的古契丹文和现在的汉字对照起来来比较,如果把这个书搬出去那么汉字的每一个字和契丹的每一个字就可以串联一下对比着看,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学会契丹文。
这对于汉字研究和文字研究学者来说,就是无上之宝啊,所以这个东西的价值不比这两个玉珮价值低,我觉得玉珮应该留下来,因为玉棺精髓造就了这两个珮,这两个玉珮更合适当杨家的传家之宝,但是这个石书搬起来当真麻烦的很。”
爷爷说完了纠结的看了又看,其实把这么两块极品寒玉珮捐出去,爷爷也是有些舍不得的。
“既然祖宗先人把这两块玉珮都当作挂钩挂在帘子上的,说明祖宗并不是很重视这两块玉珮,还是拿着这两块玉珮走吧,而且玉珮拿起来还方便。”想了想七宝还是决定收起来了玉珮。拉着爷爷跪着磕两个头。
两个人不再迟疑地向外走去。出了内墓在侧面的小陪葬品室中,爷爷又寻了一个和玉珮同等材料的大三脚鼎和一个矿泉水瓶子大小的又盖子的玉瓶儿装进了背包,显然这个玉鼎和玉瓶都是用寒玉棺的边角料做的。
爷爷和七宝走出了主墓室来到了大殿门口那个石门前两个人不禁犹豫了,石门合了一半儿剩下一个勉强能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