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喜所在的村庄名为——下河村。
因家中排行老三所以取名为三喜。
上头还有一个兄长王大牛,一个姐姐王二丫。
下河村南头,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柳河。
柳河上游离下河村七八里地有一个上河村。王三喜的姐姐王二丫前年就嫁去了上河村。
虽然离着近但是一年到头也几乎不走动。
没办法,因为世道不太平,妖魔鬼怪横行。
过了柳河再往南十里地是柳山镇。
平时下河村所需的生活物资都会去柳山镇置办!
王三喜的家在村南北大街,街东第一家,紧挨着村大街。
他的父母早年也是因为这世道不幸离世,死于妖魔之口,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这死法,很少有能寿终正寝老人。
年幼的王三喜和二丫,靠着有一把子力气,在村里当护卫队队长的王大牛,一个月二两银子的薪俸拉扯大。
这世界的货币比例呢,是:一两银子=十钱=1000文。
而一文钱铜板的购买力能够买两个白面馒头,或者一个大肉包子。差不多与地球上一块钱的购买力相当。
也就是说王大牛一个月差不多2000块钱。他平时吃住都在护卫队,很少回家。也就是每月薪俸下来的时候回家交给王三喜。
王三喜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十三岁,今年十六岁,刚过了及冠礼。
年幼的王三喜曾在私塾里读过几年书,算是村子里少有的文化人。
十六岁及冠礼的时候私塾先生也就是王三喜的老师给他取了一个表字——天赐!
寓意在这妖魔横行的世道里,能够得到上天赐福。
王三喜,字——天赐!
他家的小院坐北朝南,北面三间正房,西面一间厢房一个厨房,东面一个驴棚和一个鸡舍,院子东南角位置一个茅房,西南角位置是一个大门!
茅房与大门中间靠墙位置,被王三喜给大白和黑子盖了一间狗窝。
…………
天光还未放亮,破晓的鸡叫声就在整个村子里响起。
套上粗布短褂、长裤,登上黑面白底的布鞋,水缸里舀了一瓢水简单洗漱一下正好天边泛起了鱼肚白。
自家鸡舍里的大红也适时地“欧欧又~”的叫了起来!
看天色破晓。
王三喜打开鸡舍,先是去粮仓舀了一勺黍子撒在地上喂鸡。
又从草垛上抱了一抱干草扔在驴棚槽臼里,顺带撒上两瓢大豆将家里的小毛驴喂上。
做完这些,王三喜赶紧洗手准备一天的早饭。
和两碗粗面粉,打俩鸡蛋,拌匀。将面揉好再擀面,直到擀成一张薄薄的面皮后,将面皮一边淋上豆油抹匀,均匀的撒上翠绿的葱花。
最后将面皮重叠在一起,叠成长方形的多层面皮,下刀。
两碗面粉就变成了一锅香喷喷地手擀面。
先给大白黑子各自盛上大半碗面,再将昨晚剩的半块馒头和鸡骨头给它们泡上。
然后王三喜才就着一碟小咸菜吃完自己的面条。
面条下肚,八分饱。
一碗面汤,刚刚好。
吃饱喝足,收拾完碗筷的时候天光已经大亮。
想着很长时间没见大哥王大牛了,王三喜决定去村庙去看看。
村长和护卫队的人平时都在村庙办公,护卫队一共有三队三十三人,都是练过拳脚身高体壮的好手。
这里离王三喜家其实并不远,毕竟村子就这么大,一共也就三百来户人家。
锁上院门,带着大白和黑子走过两条胡同,穿过一条大街。来到了一个巨大的广场。
村庙就坐落在广场中央。平时有什么重大事情需要开会解决,大家也都是来这个广场上开会。
“咦?三喜来了?怎么?来找你哥啊?”
刚刚走进村庙大门口,一个一米九左右的壮汉笑着打了声招呼。
这壮汉叫季嘉良,是王大牛小队里的。
“良子哥!今天你守门啊?我哥在不?”
“今天白天是我们小队值守,队长带人出去巡逻了。你进去等等,估计也快回来了。”
“不进去了,我让黑子带我去找他。”
“哦!你看我居然忘了你们家大白和黑子找人是好手了。”
告别了季嘉良,招呼黑子去找王大牛。
黑子立刻撒欢一般顺着一条巷子向西跑去。
大白则是在王三喜的身后不紧不慢的跟着。
跟着黑子走了不到一刻钟,就在一户人家门前看到了王大牛带领的那一队人。
走到近前,看着他们一个个都面色凝重的站在这里商量着什么。
而黑子此时正在一个两米左右的壮汉旁边摇头摆尾的,还时不时拿脑袋蹭一蹭这壮汉的裤管!
这位正是王大牛。
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