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进荒村(1 / 2)

荒村战魅影 清泉浴鹿 2955 字 2022-12-03

我的爸爸眼看着太爷的身体日渐衰弱,家中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而自己这时已接到了县初中的录取通知书,怎么办?是回家照顾太爷,打点零工,帮补家用,还是继续读书?

经过反复思考,懂事的爸爸,满眼噙着泪水,对太爷爷说:“爷爷,我不打算再上学了,我要回家照顾您!”

太爷爷叹息着,抱起瘦弱的爸爸,爱抚着他的脸颊,说:“咱马家是世代书香门第,到你这辈,不能断了门风,再说,你现在还小,回家也干不了啥事。继续读书吧,啊?”

爸爸看着满是期待的太爷,只好默默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爸爸又背起书包,走进了中学的大门。

家里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太爷只好不时变卖一些旧古董和书籍字画,换回一些零花钱,供爸爸读书。

爸爸的个人成份仍然是抺不掉的黑点。

课余,他经常受一大帮同学的谩骂与殴打。

爸爸似乎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时光就这样单调地循环着,三年的初中生涯转眼也就结束了。

爸爸以优异的成绩,被洛阳地区高中录取。但这一次,是要离开小县城,到三百多公里外的洛阳市读书啊。学习费用,生活费用以及路费,加起来,是一笔巨额的开支。

这一次,太爷爷拿着爸爸的录取通知书,手却在不停地哆嗦,他满脸刀刻般的皱纹在不停地抽搐,那是一种无奈的沉默啊!

爸爸看着太爷痛苦的表情,果断地说:“爷爷,我不打算再上了,我已经15岁啦,这一回,我是真的要回家照顾您了。”

太爷与爸爸相互拥抱着,头抵着头,双双痛哭起来……

再苦的日子也要往下过。

爸爸辍学之后,便挑起了家中的重担。他先是要照顾好太爷的生活起居,然后,还要在县城周围,寻一些零活,出苦力,挣点小钱,贴补家用。

就在他16岁那年的春天,爸爸去县办机砖厂寻了个打砖坯的零活,每天早上七点上工,中午在砖厂用餐,然后一直干到下午6点钟才能下班。

有一天下午,当他回到家时,却看到家里坐着母女四口人。邻家的张大婶正悄悄地对着太爷说着什么。

爸爸扫视了这母女四人,只见这位母亲,五十岁左右的样子,面部黝黑,穿着一身打了补丁的蓝粗布衣服,神色倦怠地坐在马扎上。紧靠她身边的,左边是一位年龄仅三四岁的小姑娘,右边是一位大约七八岁的小姑娘,而离母亲较远处,则坐着一位大约十四五岁的姑娘,上身穿着碎花单衣,下身穿着灰色裤子。可能是长期饥饿的缘故,显得瘦弱而单薄,脸色微黄,拘谨地双手放在膝盖上。

张大婶见我回来,就赶紧拉着我,走到门外,热心地对我说:“屋子里坐着的母女四人,是从安徽一路逃荒要饭过来的,因没有盘缠,也没有吃的,现在愿意将大姑娘卖给别人,作价100元,我看你也老大不小啦,就将她们带到你们家里,刚才,正跟你太爷说这件事呢,碰巧,你就回来了。”

爸爸吃惊地说:“不行,不行,我家里连饭都吃不上,哪有那么多钱啊。况且,我还小,不要!”

张大婶接着又说:“你爷爷可是答应了的,你爷俩怎么说不到一起呢?那你们爷俩再商量商量吧。”

说着,就把母女四个叫出了房子,跟着张大婶,回到了她的家里。

不一会儿,张大婶就又跑过来了,说:“现在天已晚了,我让她们母女四人先住到我家里,明天她们就要走啦,你们爷俩好好商量一下吧。”

晚上,太爷点上灯,喊上爸爸,在耳房的里屋的地上,来回跺步,当走到墙角不远的地方,听见脚下有“嘭嘭”的声音,太爷让爸爸拿来一把小镢头,使劲地挖起来,当挖了大约一尺深时,只见土里蹦出两个白晃晃的东西。

太爷忧郁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孙儿啊,这是土改前,我藏起来的两个银锭子,它值300多元哩,这一锭,用来给你买媳妇,另外一锭,够你结婚的花销了。”

爸爸惊讶地盯着太爷手里的两个银锭。

太爷接着说:“孙儿呀,当地的闺女谁愿意跟你呀。这的确是个天赐良机呀,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还是答应了吧。”

爸爸仔细想想太爷的话,也觉得蛮有道理,就只好无奈地点点头,算是同意了这门亲事。

第二天,太爷一大早就去了私下收金银旧币的老刘家,过了一顿饭工夫,果然揣回来了100元钱。

当太爷将这100元钱当着张大婶的面,交到安徽那位母亲手里时,母女俩抱头痛哭。那位母亲对着太爷说:“俺闺女她爸姓林,去年得病死啦。俺母女四个,无依无靠,只好出来逃荒。想不到,俺大闺女又在你们永宁县落户啊。”

太爷问:“你大闺女叫什么呀?”

她母亲说“俺们平时喊她妞妞,你们就叫她林妞妞吧。”

母女们在哭喊声里依依惜别……

从1960年春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