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微微亮,太阳刚刚升起。
紫禁城,乾清宫里已是人满为患,无数个朝廷大员都身穿飞鸟走兽的朝服,肩披簪花斗篷,头顶红缨帽,上面还有顶珠戴翎。
他们排列整齐,安安静静的等待皇帝的到来。
不一会儿,年轻的康熙从后堂出来,朝臣们行完礼节之后就开始议事。
康熙中气十足的说道:“上次的事,议到哪了?”
一位大臣出来说道:“圣上,上次商议到停止发放平西王、平南王、靖南王,三位藩王的俸禄和他们手下几十万大军的饷银。”
康熙点了点头,问道:“内阁将此事议的如何,可有眉目,如果停发,我们每年可以留下多少银两。”
大臣支支吾吾的没有说话,康熙眉头一皱,对着下边靠前的人说道:
“纳兰明珠,你来说说,停止给三藩发放饷银后,我们能多出多少银子,这笔银子又能练出多少兵。”
纳兰明珠眉头紧锁,一脸忧愁,不情愿的走了出来,说道:“圣上,此事需要慎重啊,万望三思啊。”说着就跪下将头磕在地上。
这时,朝堂上除过少数官员之外,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下跪磕头,包括自家的旗人也跪下磕头。
他们跪下高呼:“圣上,三思啊,三藩是我大清的柱石啊,拆不得啊。”
还站着的人听到此话后则迅速的出列说道:“圣上,三藩空耗军饷,浪费国力,听调不听宣,目无朝廷,应当速速削藩,以正朝廷威严。”
说罢就跪下,后面还站着的几十人也都迅速出列大声说道:“陛下,大学士周培公所言乃是强国安邦之言啊,三藩必须早撤,还请圣上早早决断。”他们说完也都迅速跪下。
这时候,朝堂里除了康熙和身边的太监总管之外,所有的大臣都跪倒在地,分成了两派,开始相互攻奸。
保守派以纳兰明珠、索额图二人为主,占据了朝堂八成的势力。
革新派则以新进大学士周培公和吏部尚书陈廷敬二人为主,只占朝堂两成的人。
康熙看着乱糟糟的朝堂,朝堂重臣如同泼妇一般相互骂街,愤怒的直接在龙椅上站起,大声说道:“够了,都给朕起身。”
这时,宫殿外面突然传来了巨大的叫喊声:“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康熙急忙走下台阶,看到一个小兵着急忙慌的从宫殿门口直接冲了进来。
小兵进入乾清宫看见了皇帝还有文武百官,腿上也没了力气,摔倒在地板上,也不起身,直接用手掏出怀里的两份奏折,递给了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大臣,就昏倒了。
康熙吩咐禁军抬走小兵找太医医治,就接过大臣手中这封加急送过来的奏折。
康熙一目三行,仔细的看了两遍,终于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愤怒的将奏折扔给了兵部尚书纳兰明珠,说道:“你来看看陕西巡抚和陕西驻防将军的奏折。”
纳兰明珠跪在地上,将两份折子都仔细看了一遍,急忙说道:“圣上,陕西出现反贼,应当迅速扑灭,不然时间日久,百姓必将遭遇严重的兵祸,使得百姓生活不宁。”
这时,靠在前面的几位一品大员也都迅速的拿过折子,围在一起诵读,周围所有的大臣都知道了陕西闹出乱子的事了。
康熙严厉的说道:“陕西巡抚鄂善停俸一年,三年内不得升迁,驻陕将军瓦尔喀革职查办,押解回京。”
“陕西已经二府已经糜烂,尔等可有什么建议。”
周培公抢答道:“圣上,陕西七府,还有五府在咱们手中,瓦尔喀离开后,绿营的几万人马却都没有损失,他们都由陕西总督王辅臣掌管,可下旨命他速速平叛,
朝堂其余人包括保守派的人都纷纷点头称赞。
康熙听到后也舒展眉头,脸上的乌云也一扫而空,平静了下来,说道:
“好,就照你说的办,传旨~”
…………
下午,放衙后,周培公回到府邸,管家拿出了一份家信。
周培公看完后突然一口老血喷出,眼泪不停的流,嘴里念叨着:“我的儿,我的两个儿啊。”
周培公看完二儿子周丰仓写的信后,知道了发生的一切,小儿子周丰凯成亲当晚被杀,大儿子在守卫扶风城池的时候被杀。
周培公咬牙切齿的自言道:“啊,啊~,瓦尔喀,你个混蛋。还有那些个反贼,是你们害死了我儿子,我必然要将你们全部都挫骨扬灰。”
周培公在家里发呆,呆呆的坐了一个多小时,突然,管家在门外敲门,说道:
“老爷,宫里来人了。”
周培公听到后,终于回过神来,将信纸藏好,就出屋去大厅见来客。
来客没有在大厅里坐着喝茶,急的在大厅里不停的踱步,终于看见了周培公进来,急忙拉着周培公的胳膊说道:
“哎吆,大人啊,快与我迅速进宫一趟,皇上要见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