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如虎添翼(1 / 2)

秦霄此次拜访欧阳修,可谓是收获满满。

不仅得到了欧阳修的认可和支持,而且还意外收获了郑允亮这员大将。

回到大通商社之后,秦霄立即迫不及待地和郑允亮详谈起来。

郑允亮此时来到开封已经一年有余。

虽然欧阳修对他很是器重,自己的妻儿家眷也都在带在身边。

但是他最近却是常常思念北方的故乡,思念一起做事的兄弟,以及遭受辽人欺凌的乡亲们。

开封的生活越是安逸,他的思念反而越是浓烈,甚至还有些许负罪感。

这让他不由得如坐针毡,甚至夜不能寐。

所以当今日欧阳修将他介绍给秦霄,想让他追随秦霄作一番事业时。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就一口答应下来。

虽然当时还不清楚自己具体能为秦霄做些什么。

但是只要能够让他重回北地,就已经足够了。因为那里才是真正属于他的一片天地。

随着秦霄对郑允亮了解的逐步深入,接连不断的惊喜犹如开盲盒一般接踵而来。

郑允亮除了去年跟随欧阳修一起去过辽国以外。

多年来他一直活跃在宋辽边境,还曾经数次深入辽国腹地。

也曾经与辽国人进行过一些以物易物的交易。

由于他经常与辽人打交道,故而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辽国话。

通过聊天,郑允亮在秦霄心中的分量愈加重了起来。

因为他不仅文武双全、嫉恶如仇、为人仗义,而且甚是精明强干,心思缜密,乃是可堪大任之才。

这让秦霄不由地喜出望外,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冥冥中自有最好的安排。

自己现在最缺乏的,就是这样性格鲜明、能力突出的将才。

现在有了郑允亮,在北边的战略布局就有了主心骨。自己的战略相当于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这就是所谓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行军打仗,在商业世界里依然通用。

而郑允亮这边,当他完全明白了秦霄与辽国开展贸易的真实意图之时,表情不由得凝重肃然起来。

同时,在他的内心却早已翻起了滔天巨浪。

他的故乡乃是宋辽边界的雄州,那里的乡亲们如今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们不仅要向宋辽两国缴纳双倍的税赋,而且还经常遭到辽人的打砸抢烧。

甚至是无情的杀戮和强抢妇女的恶性事件也常有发生。

乡亲们没有一日不在盼望着王师的到来,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如今虽然没有等来王师,但是却等来了秦霄这样的有识之士。

虽然秦霄只是一个商人,计划采取的也只不过是贸易层面的隐形战争。

但这也是一种肉眼可见的反抗,依然可以给身处苦海之中的边民带来希望。

郑允亮现在看见了这种希望,不由得在内心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握机会。

自己一定要誓死追随秦霄,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正是二人的这次会面,开启了大通商社在宋辽边境的一步大棋。

这步棋对宋辽国力造成了持续数十年的影响。

秦郑二人通过对边境形势的分析,决定在郑允亮的家乡雄州设立大通商社的分社。

雄州就在后世的雄安新区一带,当时处于宋辽两国的边境地区。

按照郑允亮的提议,雄州分社并不设在雄州城内,而是设在郑允亮的家乡。这里不仅更加靠近宋辽的边境,而且处于雄州和霸州的中间位置,可以兼顾两城。

一切筹谋完毕,郑允亮带着秦霄给他配备的财务人员以及安保人员。跟随押运第一批货物的车队返回了自己的家乡。

他在家乡的一处堡寨内成立了大通商社雄州分社。将这里作为与辽国开展贸易的大本营和中转基地。

郑允亮在家乡招募了一批精明强干的边民,协助自己开展工作。

接下来,在郑允亮的高效运作下,通过这个中转基地,将大通商社的雪晶糖、零食,大宋的茶叶、丝绸、植物油、等消费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辽国。

然后又将辽国的马匹、铁矿石、铁器、皮革、铜器、木材等资源性货物源源不断地输送回大宋。

反正不管对方的需求是什么,大通商社输出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食品和消费品。

而从对方进口回来的都是战略资源。

在之后的若干年里,大通商社雄州分社在郑允亮的带领下,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上面的动作。

正应了欧阳修当日的祝愿,“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大通商社的行为,在神不知鬼不觉地改变着两个国家的战略资源储备。

在这个资源本就相对匮乏的时代,长期的此消彼长,正在实打实地拉开双方的力量对比。

这其中的奥秘,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