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七天的入职培训,对十三太保来说简直是如同经历了一场炼狱。
但是在杨有才的带领下,这十几个汉子倒是硬气的很。
他们相互鼓励、永不言弃,坚决把每个项目都全员完成。
这固然和秦霄“凤凰涅槃、欲火重生”的鼓励有关,
更重要的是,他们每个人都把十三太保的名号看成自己的生命,每个人都抱着即使累死练死也不能让人小瞧了十三太保的决心。
对于这种朴素的集体荣誉感,秦霄自然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培训结束后的总结会上,秦霄直接公布了成立城东护厂队的决定,并任命杨有才为队长。
杨有才的月薪为二十贯,其他各人月薪也有十贯。
这让十三太保不禁喜出望外,这个待遇实在是远超他们的预期。
看来这几天受的苦和累还是值得的。
临走的时候,秦霄交给杨有才一封书信,让他带到钢铁厂交给王书林。
这些天来,王书林吃住都在厂里。
他每天带着各个车间的骨干熟悉设备和秦霄教给的新式冶炼和锻造工艺。
秦霄和沈括设计的这些设备和工艺,要比铁匠们原来使用的强出了不知多少倍。
能够制作出来他们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铁匠们从刚开始时候的新奇,到了解之后的震惊,到熟悉之后的喜爱。
现在都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王书林带领下的大通钢铁厂,从设备到人员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杨有才带着他的十二个兄弟从总部回来之后立即拜见了王书林。
“王掌柜,十三太保培训结束,特来向您报到!”
杨有才等人恭恭敬敬地向王书林深施一礼。
“好啊,弟兄们终于回来了。以后厂子的安全就有劳诸位了!”
王书林知道他们还是有些本事的,如今又成了自己的下属。
所以自然也是态度温和,以礼相待。
寒暄几句之后,杨有才将秦霄的书信交给了王书林。
王书林阅毕来信,竟然禁不住抚掌大笑起来。
”快!通知各车间主任和组长前来开会。“
杨有才知道是有喜事,马上向身边的一个兄弟一使眼色。
那个兄弟点点头,飞奔出去喊人。
原来,秦霄知道王书林这边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这次来信是给他下达了生产任务。
随信还附了几张图纸,全部是新款“清风徐来”的铁质部件的设计图纸。
秦霄和沈括经过十几个夜晚的讨论和论证,终于完成了新款风扇的设计。
与第一代产品不同的是,新款风扇将大量使用铁质部件。
这相对于完全木质结构的第一代风扇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颠覆性的提高。
这不仅确保了新产品的品质和体验感,而且也保证了其在短期内无法模仿。
因为只有大通钢铁厂才有设备和技术来生产这些铁质部件。
人员到齐后,王书林向大家传达了马上开始正式生产的消息。
然后组织大家学习了图纸细节,迅速将生产任务布置了下去。
另一边,秦霄也没有闲着。
“清风徐来”除了铁质部件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木质结构。
他把这部分工作以及后期的成品组装交给了王全志、李文功和陈江明三人。
这三人都是去年秦霄“创业七君子”的成员。
七君子的另外四位张得胜、刘大山、孙士轩和陈斌如今要么是事业部的大掌柜,要么是行政总管。而这三位目前还在各事业部担任副职,没有安排合适的岗位。
他们三位虽然在能力方面没有另外四位优秀,但是如果负责生产的话,能力也是足以胜任的。
如今秦霄要在城东建设工业区,至少要入驻六个工厂。
秦霄计划把他们放到工厂的管理岗位上去。
而这次负责“清风徐来”部件生产与成品组装,也是秦霄对他们的一个考验。
秦霄让他们三人各带领一个小组,每组配十名木匠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秦霄将这三组人手全部安置到大通钢铁厂。
目前产品还比较单一,规划中的机械厂还不能马上兴建。所以清风徐来的生产线只能暂时先放到钢铁厂里面。
好在钢铁厂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以后的发展,进行了冗余设计。所以现在还有一半多的厂房宿舍没有起用,容下这三组人和他们的生产现线绰绰有余。
王全志、李文功和陈江明三人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他们带着创业的激情立马投入了紧张的生产之中。
五天后,是秦霄定下的成品试装的日子。
秦霄专门请了沈括莅临现场,见证他们的设计成为现实。
王书林按照秦霄的设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