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邀请沈括(1 / 2)

秦霄走出商社大院的时候,天色已近傍晚。大街上已经开始响起此起彼伏的爆竹声。

大年三十燃放爆竹,代表着开封城的老百姓已经下好了年夜饭的饺子,开始敬神祭祖了。

听着这噼里啪啦的爆竹声,秦霄脑筋一转又想到一个主意。在自己的未来军队建设中,火药的应用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明年可以先成立一个爆竹厂,以此做掩护,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进行火药实验,甚至研发一些炸弹武器。

想到此处,秦霄嘴角不由得露出一丝笑意。这既是一种成竹在胸的欣慰,又是对自己聪明机智的骄傲和窃喜。

爆竹声越来越密,秦霄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今天晚上,他和父母邀请了未婚妻李晓琴一家到家里一起吃年夜饭。两家人口都不多,而且已经确定了亲戚关系,所以也算是一大家人吃个团圆饭。

秦霄的新家位于大通商社不远处的状元巷,这条小巷虽然不长,但是因为是沿河道路,出于防汛的考虑,所以修得很宽。

状元巷一共有六个院落,都是深宅大院,东头第一家便是秦府。这是秦霄不久前刚刚购置下的。

秦霄到家的时候,岳父母一家正好也是刚到不久。按照习俗,他们是先在自己家里下完饺子,祭拜过祖宗和神灵才过来的。

来的时候,还端过来一大盆他们家下好的饺子。这也是开封城的一种习俗和礼节。

“霄儿回来了,赶紧尝尝我们家的饺子,还热乎着呢。夹这个,夹这个,这个是琴儿包的。”

看到秦霄进门,岳母李氏赶忙递给他一双筷子,指点着那盆饺子说道。

秦霄双手接过筷子,按照岳母的指点夹起来一个饺子放进口中。

“好吃好吃,鲜香可口,肉也多,像肉丸子一样,我再来一个!”

秦霄故意表现得有点夸张,这让丈母娘甚是开心。

秦李两家的年夜饭便在这欢快祥和的氛围中开始了......

接下来的几天,便是你来我往的拜年,一直持续到正月初五。

初六一上班,秦霄首先修书两封。一封是写给大通商社淮安分部大掌柜张兆瑞的。让他无论如何要寻访到一个人,并想办法把此人邀请到开封。

秦霄要邀请的这个人,便是闻名于后世的沈括。根据后世的记载,沈括在宋朝这个时代是一位接近全能的科技天才。秦霄计划今年开始发展自己的军事科技,自然就想到了这位沈括沈存中。

在秦霄的记忆里,这个时期的沈括应该在江苏北部的某个县城担任代理县令,并且即将任满到期。沈括此时还没有通过科举入仕,只是依靠祖荫谋取了一个不稳定的小官。

为了确保能够将沈括邀请到开封,秦霄写给沈括的这封信颇是让他费了一番心思。

信的开头,秦霄先是扯了一大堆的客套话,诸如什么久仰大名,甚是仰慕之类。

然后话锋一转,说是自己最近正在研究几个有趣的物件,知道沈公子是同道中人,所以特意与阁下分享一下。

第一个物件,叫“清风徐来”。此物甚是神奇,无需人力,即可徐徐送风,实乃夏季酷暑必备好物。为了更加形象,秦霄还画了一张接近后世台式电风扇的配图。

第二个物件,叫“千步穿杨”,这个时代的神箭手,射得准的那叫百步穿杨。而此物射程远甚于弓箭,可在十倍之距取人性命。大宋若能得此良器,当无敌于世也。秦霄同样画了一支后世步枪的配图。

第三个物件,叫“铁牛流马”,此物更是夸张,无需牛马而靠自力驱动,便能驰骋疆场,刀枪不入,无坚不摧。秦霄画了一张坦克的草图。

可以说,这三件物事一个比一个夸张。在宋朝的人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秦霄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要知道,但凡是科学家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秦霄相信这三张王炸足以在沈括的心里成功种草,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信的最后,秦霄邀请沈括亲赴京城一睹其妙,并共同探讨一些科学技术方面的话题。

写完信,秦霄差人喊来孙士轩,安排他将这两封书信火速寄给张兆瑞。

孙士轩掌管的大通承兑,每天都有专人前往全国各地寄送汇票。找他寄送信件自然是最快捷的渠道。

转眼间,时间到了正月二十。

这天下午,秦霄正在办公室内翻阅财务账册,孙士轩敲门而入,送来了张兆瑞寄来的加急回信。

秦霄急忙拆阅,张兆瑞果然给他带来了好消息。

原来,沈括在当时已经小有名气,张兆瑞几乎没费太大功夫便找到了他。此时的他刚好任满到期,赋闲在家。

去年夏天,京师地区罹患水灾。沈括对此事极为关注,一直在苦思治水良策。

今次秦霄来信相邀赴京,正好可以一并实地考察京城水利。此行若能想出解决良策,也可为君分忧,为民造福。

是以沈括对秦霄的邀请欣然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