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武帝怒斥群臣(1 / 2)

刚刚把苏澈骂得狗血淋头,就差说他数典忘祖的言官们,一听要被处罚,一个个都表现出慷慨赴死的样子。

苏澈瞧着,只觉得他们脸上的表情无比的生动有趣。

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

当这些言官被当着众人的面拖出去,遭受廷杖,嘴里就再也蹦不出一个字。

骂皇帝一时爽,挨板子也爽。

本来还想指责苏澈滥用私行的礼部尚书,此刻也没屁了。

他一大把年纪,不像年轻人,挨上一顿板子没什么事,他随时和之前的张青莲差不多,真要是来上十几二十下,估摸着也就升天,一命呜呼了。

苏澈看了看太极殿的穹顶,打了个哈欠,百无聊赖道对礼部的老头说道:

“爱卿啊,朕以后做事,还需要你在旁边指指点点吗?”

礼部尚书黑着脸,弓着身子,站在那吭哧吭哧半天才回了一句:

“微臣只是在尽人臣的本分。”

“嗯?”

苏澈疑惑一声,随即质问道:

“那朕,所行之事,不也是在尽君王的本分?”

礼部尚书大为不解:

“惊扰逝者,断我大虞龙脉根基,此乃君王之本分?如此言论,岂不是要天下人嗤笑?”

天下人没笑,苏澈却是先嗤笑:

“一个空谈误国的老腐儒,也配和朕在这侃侃而谈?”

“既然你说朕所行之事要被天下人笑话,那朕问你,三天之内,我朝府库骤然增多七十万两银子,从何而来?难道是朕变戏法变出来的?还是你,礼部尚书,用你那圣人经典,变出来的?”

“如今大虞百姓,遭受匪患与天灾,如同嗷嗷待哺的襁褓,朕乃天下子民之父,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饿死?”

“下墓一事,乃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你们说朕是昏君,史书上也会记载朕是暴君。”

“但这些,朕根本不在意。”

“朕是好是坏,皆留给后人评说。”

“朕只在意如今天下苍生,何时才能不再需要易子而食。”

“爱卿,你可懂什么是易子而食?”

礼部尚书低头不语,老脸涨红。

其他官员皆是面色惭愧。

“你们,那是什么。”

“不过都是史书上的记载,你们,是京官,上京城繁华,哪里会明白地方的惨状。”

“两个嘴唇一碰,把什么事情都说得轻而易举,朕想扩充府库,你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呵呵,要是什么事都要按照祖宗的规章制度来,大虞早特么亡了!”

最后的话,掷地有声。

苏澈说罢,愤然起身,离开太极殿,百官叩首膜拜。

他的话,仿佛一把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上,无比的震撼。

留下恍然大悟的百官,苏澈走入内殿,脸上露出一个坏笑,心中暗道:

很好,我今天的演技,简直是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忧国忧民的好皇帝,说的就是我。

为了百姓,我甘愿背负骂名,这样的皇帝哪里找去?形象太特么立体了。

嗯,希望今天的事情,史书会好好记载,最好再加个标题:苏澈怒斥群臣。

哦不对呀,估摸着等后人看到时,我可能都死了,到时候他们给我封个什么谥号庙号。

最好叫:武帝怒斥群臣。

苏澈对这个标题很满意,神清气爽地溜达会御书房,坐下后就开始批阅奏折。

旁边跟着的墨妍,端茶送水,简单收拾一下就去门外候着,只不过在临走前她瞥了一眼苏澈手里的折子:京郊酒肆掌柜夫妻惨死一案。

此刻,苏澈盯着这个案子,也是眉头紧锁。

仔细把案子从头到尾看一遍,他气得差点捏碎手里的狼毫笔,连着好几个深呼吸才冷静下来。

折子是大理寺的人送上来的,内容大致描绘几天前的傍晚,京城郊外酒肆,一家三口,老板老板娘惨死,小儿子被刺瞎双目。

而且,老板娘在死之前,拼死抵抗过,但还是遭到了凶手的糟蹋。

虽然这种案子不及王公贵族家的事大,但案情极为恶劣,大理寺派出不少好手前去调查。

可惜,一无所获,二人是被长剑抹脖。

苏澈没想到自己脚底下还能出现这种案子,愤怒之余开始琢磨起来。

从呈报上来的折子中,他获取一些细节。

凶手用剑,且手法老道,皆是一击毙命,可能是江湖人士,也可能是某家的武道高手。

唯一幸存的小孩子,双目被刺伤,且因为恐惧精神状态不好。

凶手为什么留小孩子一命,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小孩必然看到了凶手的长相,所以被刺伤双眼。

只要将小孩子的精神状态恢复过来,让其回忆那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