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忙碌(2 / 3)

,这粥真不好吃,下次…还是不要有下次了。

见杨爱兰回来,王皓也不用在屋子里继续陪着小东西看电视了,招呼了一声就出门去了工棚那边,到了工棚里,除了值班的两个人,其余人连人影都没见着一个,一问才知道王明义跟杨三都出去跑项目了,说是今天要把最后两个村的合同给签下来。

现在随着王泥湾这边蔬菜大棚的规模越做越大,众人倒是一口儿的生意经,什么签合同,做项目,搞市场,做营销,以往压根就不可能听到东西,倒是成了众人的口头禅。

有事没事,就来一句咱们王泥湾蔬菜大棚这个项目怎么怎么样,王皓一开始听着还有点好奇,怎么一下子个个都成了大老板的架势,等到跟着王明义一起去祖屋那边听了一堂张立伟讲的课,这才明白,合着这家伙现在蔬菜大棚种植的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他好为人师的欲望了,转而开始讲起了市场,营销还有什么管理。

不过一堂课听下来,王皓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心里甚至萌发了一种今后这个事情要长做下去的想法,指不定哪天村里还真能冒出个土老板出来。

“永强叔,咱们后边那栋楼里面的家具是不是已经弄得差不多了?”新修的职工大楼,已经竣工有好几天了,现在除了没做整体的清洁以外,也就剩下楼底下的院子还在平整,等铺上一层水泥和地砖,基本上就算是大功告成。

王皓现在越发觉着钱真特么是个好东西,这手里有了活钱,做什么事情都来劲,不说别的,就这么一栋三层的职工楼,每层两个一室户的套间,要是搁在以往,没个半年三个月的都别想盖起来。

但是现在资金充足,杨三那个土鳖老板,一口气就从乡里找了二三十个泥匠工回来,除了挖地基打框架花了不少时间,这盖房子的速度简直就是吓人。

当然,钱也没少花就是了,一来一去,小二十来万肯定是投入进去了,不过基本上都是农贸公司这边自留的资金,现在他老子王建国虽说挂着工作小组副组长的任务,但是收菜的工作还在继续,只不过目前收菜的范围,已经从东洪乡扩大到了周边的几个乡镇。

人民群众的力量还是巨大的,现在随着时间进入了三月份,家家户户去年年底留着过年用的那一茬菜差不多都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采摘期,现在有人花钱收走,自然没人不乐意。

不过既然已经成立了农贸公司,现在王泥湾这边的才也不是像以往那样直接拉到市里每日生鲜那边就算完事,既然是各自经营,自负盈亏,那就要公事公办,以并不低于市场价太多的价格从菜农手里把菜收上来,农贸公司这边转手供应给每日生鲜那边,还是有一定的盈利空间的。

“还差一些没到位,不过也就这几天的事情了,上次三子已经跟千岭乡那边联系好了,他们正在赶工,做好了马上就过去拉回来。”

点了点头,王皓估摸着张立伟这一次去省城,除了之前几个人商量的其他的一些事情需要办,十有八九也要给农贸公司这边添丁加口了。

实际上,这一次张立伟去省城,除了他跟杨三两个知道情况以外,其余人也就王明义隐约能猜到一点。

这一次张立伟除了要买一些大棚里必要的物资和设备以外,其实还带着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去省城招人。

除了他那几个搞农业技术的同学以外,按照王皓的意思,最起码还要找一个专业的会计,另外就是找一个管事的回来,也就是办公室主任了。

等把人找到,也不至于出现现在这种情况,跟几个村子里签合同,杨三这个副总去就算了,还带着一个半吊子记账会计的王明义,连个管事的都没有。

其实随着几个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王皓也意识到再像以往那样,搞家庭作坊式的粗放管理肯定是不行的,最起码该有的东西还是要具备。

每日生鲜以及优鱼库那边他倒是不用担心,李东来本身就是正儿八经的国家单位出来的,这一套东西他比谁都熟悉,当初在县城优鱼库的旗舰店里做负责人的时候,他基本上就已经在旗舰店那边折腾出来这一套东西。

现在曹静到市里去接他的手负责优鱼库的品牌,差不多带到市里去的人手,也都是沣水县这边的,不过由于眼下王皓还没有成立优鱼库总部的想法,所以其实分割得也没那么清楚。

至于每日生鲜那边,这一次李东来过去负责分店的扩张,顺带着其实就已经把人事部门跟会计部门给区分开了,等将来规模做大之后,成立相应的机构也是水到渠成。

反倒是农贸公司这边,因为王建国跟杨三都没有那种开公司搞企业的经历,自然不知道这里面的条条道道,王皓也只好赶鸭子上架,让张立伟去做这个事情。

实际上,在王皓看来,搞技术出身的张立伟,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反而是最适合做这个事情的,指不定将来农贸公司的规模上去了,这家伙一转身就要变成王泥湾农贸公司的行政负责人。

办公室里,王皓刚坐下来,手里的一根烟还没点完,就听到一阵轰隆隆的摩托车发动机响